第十九章 女性的魅力
科尔上台的时候正赶上德国第三次经济危机。从 1980 年第二季度开
始,德国的经济渐入困境,到 1982 年 7 月,联邦德国工业衰退到 1978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零。德国的经济在风雨中飘摇,失业现象比战后重建时期更为严重,据调查数据表明:1982 年上半年失业人数为 170 万,到了冬季,失业者可能增至 250 万。
1982 年 10 月 13 日,科尔在联邦议院发表政府声明指出:在世界经
济浪潮的冲击下,过去几年中就毁掉了 50 万个工作岗位。不仅如此,今
年的情况更加严峻,预计有 15000 家甚至更多的企业不得不宣布破产,
失业者中仅青年就将近 20 万人。
联邦德国在低谷中呻吟,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和财政危机,而且还要面对精神和政治上的危机。这时,国家财政岌岌可危,1982 年底联邦政府的债务将突破 3000 亿马克的赤字;联邦、各州、市和邮政部门
的总债额将达到 7000 亿马克。国家部门的债务每天都以 2 亿马克以上的数字递增⋯⋯
在这种每况愈下的氛围中,人们惶惶如惊弓之鸟。他们害怕失去工作,担心军备竞赛,惟恐这个国家一蹶不振。许多年轻人担心前途,不知道明天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有些人则茫然不知所措,沉溺在不切实际的幻想或回忆之中。
鉴于这种情况,科尔上台之后大刀阔斧,厉行改革。他先从削减内阁阁员工资的 5%开始,他说:“我们将在政府声明中要求每个人作出牺牲,我想让内阁阁员作出榜样是有益的。”科尔表示,这一措施将从 11
月 1 日起执行,并且在今后 26 个月内所有部长和国务秘书的薪金将削减 5%。
美联社记者评论说,赫尔穆特·科尔这一作法不会明显地节省开支, 也不会解决施密特政府遗留下来的经济危机。但是,科尔的措施却是在告诉人们,在他的领导下,西德人准备勒紧裤带。
为了缓解当前的形势克服日趋严重的失业现象,10 月 6 日科尔召集德国工会联合会、德国公务员联合会、德国职员工会的有关领导会谈, 商讨经济纲领。10 月 8 日,科尔又召集了德国工业联邦联合会、德国工商大会、德国农民联合会、德国银行联邦联合会等 10 家经济联合会的最高领导人座谈,群策群力,商讨克服失业、提供足够的培训岗位和重振德国经济的有关问题。与会代表认为,鉴于当前的各种危机,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的利益。
科尔政府决定,把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服务员的工资增长率控制在 2%以内。此外,科尔还提出削减社会福利事业的支出经费,并制定出了一些具体措施。联邦德国的公民一直享受着良好的福利待遇,在过去的 10 年中工资增加了 105%,除年假之外,还可以去矿泉疗养地享受由国家资助的 4 个星期的休养,科尔打算取消这项福利。科尔的各项改革政策问世之后,立即遭到工会人士和广大工人的抵制。
1982 年 10 月 22 日,德国工会联合会在法兰克福、多特蒙德和纽伦
堡等城市组织 20 万工人举行游行示威。愤怒的工人们高喊着口号,抗议政府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抗议失业人数的大幅度增长。工会联合会主席
布赖特在法兰克福举行的集会上呼吁:联邦政府计划采取的革新政策是反社会的,不利于人们的就业,至于冻结工资和削减福利的措施也不会增加工作岗位。他要求政府制定一项较为合适的就业计划。
冶金工人工会主席洛德雷尔在纽伦堡举行的集会上提出强烈抗议, 他扬言,如果政府一意孤行的话,那么工会联合会将同它对抗到底。
1982 年 10 月 30 日,工会联合会在斯图加特和汉诺威组织了 18 万人的示威游行,抗议政府的经济政策。
面对着外界的诋毁、诽谤和恶意中伤,赫尔穆特·科尔毫不动摇, 他认为,他自己的勤劳、忠诚和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历史会给予公正的评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自然能够理解,他无须为此操心。他需要做的是如何全力以赴地使联邦德国走出经济低谷,迎接外界的挑战; 如何在互相对抗的势力中实现自己的承诺。但是,面对着这群义愤填膺的工人,科尔不无惊讶地说,我才上任 4 个星期,怎么能够对过去 13 年发生的经济问题负责?
1982 年 12 月 17 日,科尔请求卡斯滕斯总统解散联邦议院,并于 1983
年 3 月 6 日举行第十届议院选举。卡斯滕斯经过长时间的考虑、斟酌之
后,终于拍板同意。这时,已经是 1983 年 1 月 7 日了。
这个时候,科尔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革新措施已经初见成效。据西德五大经济研究所提供的调查数据:今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为
1. 2 %, 1983 年预计将达到 2%。不仅如此,在科尔的领导下,联邦德国结束了持续三年之久的衰退,通货膨胀率、失业率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从 1982 年底开始,贸易额第一次出现了顺差。
事实证明,科尔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只是,西德人能够支持这位联邦总理吗?
随着选期的日益临近,德国的各个城市热闹非凡。各个政党的候选人不辞劳苦四处召开竞选大会,发表演说,争取选民。而广大选民们也积极、认真地参与,倾听着候选人的慷慨陈词。他们知道,选举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值初春,寒风料峭,衣不胜寒,可是会场上人们却情绪高涨,声浪喧天,一时间,大家似乎把季节都淡忘了。
科尔作为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也是候选人之一,另外三位候选人分别是:施特劳斯、福格尔和根舍。其中又以社会民主党候选人福格尔实力最强。东欧国家几乎公开表示希望福格尔在大选中获胜。而大多数西方政府领导人都觉得,要是保守的科尔在下星期日的大选之后能够留任,那就比较称心。
这个时候,美国总统布什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都不远万里到了联邦德国。两个超级大国的介入,使得紧张、激烈的竞选更加火上添油。
科尔深深懂得:根据北约加强装备计划,从今年年底开始,在西德部署 204 枚中程核导弹,此次大选将直接牵涉到其他国家主要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欧洲核力量的对比。美国表示支持科尔,苏联则表示支持福格尔。
两虎相争,到底鹿死谁手?
1982 年 3 月 6 日,星期天,德国首都波恩。
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要到来了!上午 8 时大选正式开始,下午 6 时结束。随后,各电视台相继发表各区统计结果。各党派总部人影攒动,
声浪滚沸,人们正在忙着分析动向。晚上 8 时,科尔面露笑容,迈着轻快的步伐,出现在基民盟总部大厅中,他刚一出现,立时被人海淹没了。
科尔高兴地对在场的记者说:“我们曾经希望有个好结果。今天就有了这个好结果⋯⋯我们采取中间派政策。选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也是这样采取行动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明显地失败了。”
“科尔!科尔!”狂欢的人们暴以一阵又一阵的声浪。
就在这个时候,科尔看到人群中一位女士向他投来会心的微笑,科尔心中顿觉一暖,眼眶湿润了。他深切地感受到,在他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有一股巨大的爱情力量在支持着他。科尔为此而感到骄傲。
这位女士正是他的夫人汉内洛蕾·伦纳。
汉内洛蕾轻轻挥动手臂向丈夫表示庆贺。那只是一个极简单的动作,可是其中又包含了多少柔情蜜意?作为妻子,她了解自己的丈夫, 了解他是用汗水、心智作代价,从一个小小的基督教民主联盟成员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地位。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这个时候,汉内洛蕾感到周围的灯光、人影一时间突然疏淡了、遥远了⋯⋯ 那个 18 岁的中学生赫尔穆特·科尔正带着赏心的笑容从路德维希港的晨曦中向她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