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的揭秘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与环系、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构成的天体系统及其所占有的空间区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已经陆续揭开太阳系行星的奥秘,并在继续对各大行星进行探测研究,力求早日揭开宇宙的所有秘密。

太阳系的矮星是什么

矮星

矮星是指像太阳一样的小主序星,如果是白矮星,就是像太阳一样的一颗恒星的遗核,而褐矮星则没有足够的物质进行熔化反应。

黑矮星

黑矮星是类似太阳大小的白矮星继续演变的产物,其表面温度下降,停止发光发热。原指本身光度较弱的星﹐现专指恒星光谱分类中光度级为V的星,即等同于主序星。光谱型为O、B、A的矮星称蓝矮星,如织女星﹑天狼星,光谱型为F﹑G的矮星称为黄矮星(如太阳),光谱型为K及更晚的矮星称为红矮星,如南门二乙星。

由于一颗恒星形成至演变为黑矮星的生命周期比宇宙的年龄还要长,因此现时的宇宙并没有任何黑矮星。

假如现时的宇宙有黑矮星存在的话,侦测它们的难度也极高。因为它们已停止放出辐射,即使有也是极微量,并且多被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遮盖,因此侦测的方法只有使用重力侦测,但此方法对于质量较少的星效用不大。

但白矮星﹑亚矮星﹑黑矮星则另有所指﹐并非矮星。物质处在简并态的一类弱光度恒星“简并矮星”也不属矮星之列。

黑矮星则是理论上估计存在的天体﹐指质量大致为一个太阳质量或更小的恒星最终演化而成的天体﹐它处于冷简并态﹐不再发出辐射能﹔也有人专指质量不够大,即小于约0.08太阳质量,已没有核反应能源的星体。

白矮星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属于演化到晚年期的恒星。

恒星在演化后期,抛射出大量的物质,经过大量的质量损失后,如果剩下的核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这颗恒星便可能演化成为白矮星。

对白矮星的形成也有人认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是宇宙中由高温气体、少量尘埃等组成的环状或圆盘状的物质,它的中心通常都有一个温度很高的恒星,就是中心星的中心星,它的核能源已经基本耗尽,整个星体开始慢慢冷却、晶化,直至最后“死亡”。

红矮星

根据赫罗图,红矮星在众多处于主序阶段的恒星当中,其大小及温度均相对较小而低,在光谱分类方面属于K或M型。它们在恒星中的数量较多,大多数红矮星的直径及质量均低于太阳的1/3,表面温度也低于3500K。释出的光也比太阳弱得多,有时更可低于太阳光度的1/10000。

又由于内部的氢元素核聚变的速度缓慢,因此它们也拥有较长的寿命。红矮星的内部引力根本不足把氦元素聚合,也因此红矮星不可能膨胀成红巨星,而逐步收缩,直至氢气耗尽。

也因为一颗红矮星的寿命可多达数百亿年,比宇宙的年龄还长,因此现时并没有任何垂死的红矮星。

人们可凭着红矮星的悠长寿命,来推测一个星团的大约年龄。因为同一个星团内的恒星,其形成的时间均差不多,一个较年老的星团,脱离主序星阶段的恒星较多,剩下的主序星之质量也较低,人们找不到任何脱离主序星阶段的红矮星,间接证明了宇宙年龄的存在。

我还想知道

棕矮星和褐矮星是同一类天体的不同称呼。棕矮星的理论最初于1960年代早期提出,指其数量可能比恒星多,它们会释出红外线,可凭地面的红外线侦测器来侦测。

木星上的生命研究

木星上有生命吗

木星是一个由气体形成的行星,大气层中充满了氢气、氦气、氨、甲烷、水分,根本没有可供登陆的固态地表,这样的行星对生命的生存有着极大的障碍。

但是,科学家们曾调查大气层的这些成分,发现和形成早期地球海洋的物质,十分相似。

因此,木星上存在着生物的说法,并不是没有事实根据的。然而,木星大气层有强烈的乱流和大气下方的高温,都是阻止生命形成的致命伤。因为这股漩涡状的乱流,任何生物一碰及就会被卷入下方高温中,而遭到烤焦的命运。

科学家的假想

科学家认为,想要在这种环境下维持生命,有一个可行的办法,即在被烧焦之前复制新的个体,并且由对流现象把后代带到大气层中较高、较冷的地方。这种有机物可能很少,被称之为铅锤。

或者类似浮标的东西,在大气层外侧飘浮以取用食物供给所需的能量。浮标就像氢气球,飘到大气外侧较冷、较安全的地方。这种浮标型有机体可以食取有机物,还可吸收太阳光为能源,制造能量,自给自足。

飘浮的有机体借用大气层中空气的流动来让自己移动,想象中他们是群集在一起的,他们的生活不十分安全。因此,他们周围可能存有狩猎者。此狩猎者的数量不多,因为如果数量太多,吃掉所有的飘浮有机体,自己也无法生存下来。

这三种生物是否真的存在,至今仍是一个大谜团。

我还想知道

木星是一颗以氢为主要成分的天体,这与我们的地球有很大的差异,而与太阳相似。木星与太阳这两个天体的大气,都包含约90%的氢和约10%的氦,以及很少量的其他气体。

火星的科学探测

各国重视火星探测

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美国发射了火星环球勘探者、火星探路者、火星气象探测器、火星极地着陆者、火星奥德赛、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等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欧洲也于2003年发射了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可惜在着陆时失败。今后,人类对于火星的探测还将继续进行。

探测火星的原因

火星受到天文学家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火星表面曾被认为有液体水存在的可能,因此人类一直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体十分好奇,而地外生命的存在与否一直被列为宇宙探索的一大目标。

如果在火星上发现生命体的存在,无论其生命形式与地球上的生物体征相似与否,都将与生命的起源以及探索生命本质等课题直接相关,对科学界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另一个原因是天文学家一直想要在火星上实现载人探测。20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使得人类登上了月球,从那以后天文学界对于月球的研究虽然有所减少,却还是决定在月球建造供人类进行长期观测的宇宙空间基地,我们希望能够在月亮上迈出人类继宇宙空间站探索之后的下一步。在成功实现载人登月后,紧接着要实现的便是通往火星的载人飞行。

探测火星的成果

频繁的火星探测已使我们对于火星的基本情况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人类不仅在火星的表面发现了曾有水流经过所形成的地形,最近的探测还发现了怀疑是近期流水作用所形成的地形,这一发现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另外,从火星环球勘探者拍摄的照片还可以显示火星表面6年之中的变化。如果这里曾经有过水流,那么便可推断在火星的地下至今仍然有水存在。

我还想知道

火星的赤道半径为3398千米,自转周期为24小时39分22.6689秒,与地球极其相似。火星上存在极冠,而且其表面也存在水和火山的迹象,这些迹象恰恰是导致生命起源的主要因素。

火星上适宜居住吗

发现火星上有水

人类若想在火星上居住,同样不可避免地首先要有水的存在。美国航天局发布新闻说,火星上有水。由此,这颗星球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迈克士·马林博士和肯尼斯·埃吉特博士两位科学家通知国家航空航天局,说他们从“火星地球勘探者号”航天器发回的照片上,发现了火星表面近期有水的证据。两位科学家就此写出了研究报告,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

是否有生命存在

火星上曾有水的说法并不新鲜,但火星很可能现在就存在着水,这可是绝对的新观点。科学家甚至推测,火星上现在可能就有生命存在。

以前,科学家们一般认为,火星地表特点是数十亿年前由水流冲刷而成。他们相信,火星曾经有过海洋、河流,而且有过一个温暖而深厚的大气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火星的大气层由厚变薄并逐渐消失,气温因而变得格外的冷。由于大气层压力极低,液态水直接转变为水蒸气,火星上的水大部分以这种形式释放到了太空。

马林和埃吉特对“火星地球勘探者号”近两年发回的照片分析和比较,终于大胆提出:火星上存在水的时间距离我们比较近,最多也就是几百万年前或几千年前的事,甚至可以说:“火星现在就有水”。

火星上的水流迹象

根据研究,火星上面有许许多多的山沟、溪谷和扇形的三角洲,这些很可能是水从火山口的悬崖峭壁上急流而下造成的。马林指出,发回的火星照片显示,一条条山沟、溪谷历历在目,与地球上的水流特点毫无二致。

他们还发现照片上山沟、溪谷边的水印十分平滑,不像过去看到的火星照片上遍布火山口和到处是黑尘的样子,因而推断水流迹象是近期形成的,“这说明某些事情现在发生,或者说只过了一两年”,埃吉特说:“这些水流迹象十分年轻”。

人类居住火星的梦想

对于马林与埃吉特的最新发现,美国不少科学家认为是激动人心的,但同时也认为有待进一步证实。

康奈尔天文学家教授斯蒂文·斯奎尔说:“两位科学家的新发现的确是令人兴奋的结果,但我们还得持现实的态度。”

美国航空航天局首席科学家艾德·威勒尔说,在人类登上火星之前,国家航空航天局还需通过机器人对火星进行几十年的研究。该局计划每26个月进行一项火星探测任务,这些计划主要是为了侦察、寻找可供机器人着陆的可能之地,也许最后会送人上去。

许多专家认为,火星若真有水,人类“红色星球”居住的梦想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水可以分解为化学成分氢和氧,这就能供机器人作为燃料使用。

从水中分离出的氧对人的用处就更大了,可以用来在未来人类“火星基地”内建立一个可供人呼吸的大气环境。为此,国际火星学会正在积极准备建立空间站,以便训练宇航员以及相关设施的制作,我们期待人类登上火星居住的梦想早日实现。

陨石上的生命

美国宇航局宣布,有关专家从一块来自火星且有40多亿年历史的陨石上发现某些特殊有机物,并认为这些有机物与火星细菌活动有关。于是,该局正式提出36亿年前火星上曾存在像细菌之类的单细胞生命。

事实果真如此吗?相当一部分专家表示怀疑。有人首先对这块陨石来自火星的说法,表示不敢苟同。

这块陨石于1984年在南极洲阿伦山被发现,编号为阿伦山84001。它与其他11块在印度肖戈蒂、埃及纳卡纳和法国查赛尼等地发现的陨石,均因结构与火星岩石类似而被认为来自火星。

细菌真的存在吗

对于陨石来自火星这一说法,东京学家理学部教授武田弘认为,20%左右的专家会有不同意见。难怪美国全国科学院行星研究专家阿伦斯强调,不能肯定阿伦山84001陨石来自火星,有必要从火星上直接取样。

即使这块陨石确实来自火星,目前也没有可靠的证据来证明陨石上的有机物质是火星细菌的杰作。除地球之外,茫茫宇宙间存在着有机物质。

譬如,星际分子是宇宙间天然形成的化合物,目前已发现有几十种,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机分子。

20世纪80年代初,加拿大射电天文学家就发现狮子座CW星周围尘埃气体中存在相当复杂的有机分子,即氰基癸五炔。因此,美国阿肯色大学的宇宙化学专家贝努瓦表示,火星曾有单细胞生命的观点不过是推断而已,远没有成为定论。

寻找外星生命

不管是推论还是定论,都再次激起了人们寻找外星人或外星生命的兴趣。美国宇航局官员则希望人们明白,没有证据表明火星上有高等生命。

寻找外星人的好事者被泼了一头冷水,然而探索生命之源的专家兴趣不减。如果36亿年前火星曾有单细胞生命,人们离揭开生命之源的目标就近了一步。

36亿年前地球上已充满单细胞生命,但无生命物质如何形成单细胞生命至今仍是个谜。

美国科学家米勒曾于1952年在实验室导演了一幕生命起源的“历史剧”,似乎证实了原始大气可以在电闪雷击作用下合成有机物,进而产生蛋白质乃至生命。然而,以后的研究发现,米勒的历史剧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孢子创造生命的假说

有些专家将目光转向著名瑞典化学家阿瑞尼乌斯的假说,希望从中得到灵感。1908年阿瑞尼乌斯在《塑造中的世界》一书中假设,一个带有厚厚保护壁的孢子从太空进入大气层,落到海洋中开始繁衍,最终创造出所有生命。

他的假说一度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通过计算机模拟证实则完全有可能。火星曾有单细胞生命的观点给这一假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足以使专家再深入进行研究。

生命之源来自地球?来自火星?或其他星球?目前人们不得而知。美国宇航局的发现是一条有价值的线索,等待着专家顺藤摸瓜找到真相。

我还想知道

火星表面和月球最大的不同,在于拥有一层稀薄的大气,虽然比起地球大气,火星大气的成分和密度都不足以维持人类呼吸的需要,但仍激起了科学工作者强烈的探索兴趣。

土星上的生命探测

土星探测的意义

土星的质量和体积仅次于木星,它距地球约12.7亿千米,体积是地球的120多倍,而质量是地球的95倍,特别是它绚丽多姿的光环令无数人倾倒。

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土星有5道光环,有10颗卫星,其中土卫六和地球一样也有大气。科学家认为,探测土星及土卫六对于了解和认识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变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土星探测器的成果

迄今只有美国宇航局于20世纪70年代先后发射的“先驱者11号”探测器、“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3个探测器飞临土星进行过探测土星的活动。

1979年9月1日,“先驱者11号”经过6年半的太空旅程,成为第一个造访土星的探测器。它在距土星云顶20000千米的上空飞越,对土星进行了10天的探测,发回第一批土星照片。“先驱者11号”不仅发现了两条新的土星光环和土星的第十一颗卫星,而且证实土星的磁场比地球磁场强600倍。9月2日它第二次穿过土星环平面,并利用土星的引力作用拐向土卫六,从而探测了这颗可能孕育有生命的星球。

1980年11月,“旅行者1号”从距土星12000千米的地方飞过,一共发回10000余幅彩色照片。这次探测不仅证实了土卫十、十一、十二的存在,而且又发现了3颗新的土星小卫星。

当它距离土卫六不到5000千米的地方飞过时,首次探测分析了这颗土星的最大卫星的大气,发现土卫六的大气中既没有充足的水蒸汽,其表面也没有足够数量的液态水。

1981年8月,“旅行者2号”从距离土星云顶10000千米的高空飞越,传回近20000幅土星照片。探测发现,土星表面寒冷多风,北半球高纬度地带有强大而稳定的风暴,甚至比木星上的风暴更猛。

土星也有一个大红斑,长8000千米,宽6000千米,可能是由于土星大气中上升气流重新落入云层时引起扰动和旋转而形成的。土星光环中不时也有闪电穿过,其威力超过地球上闪电的几万倍乃至几十万倍。

土星环的构成

土星环是由直径为几厘米到几米的粒子和砾石组成,内环的粒子较小,外环的粒子较大,因粒子密度不同使光环呈现不同颜色。每一条环可细分成上千条大大小小的环,即使被认为空无一物的卡西尼缝也存在几条小环,在高分辨率的照片中,可以见到土星环有5条小环相互缠绕在一起。土星环的整体形状类似一个巨大的密纹唱片,从土星的云顶一直延伸到32万千米远的地方。

土星的新卫星

此外,“旅行者2号”还发现了土星的13颗新卫星,这样就使土星的卫星增至23颗。它考察了其中的9颗卫星,发现土卫三表面有一座大的环形山,直径为400千米,底部向上隆起而呈圆顶状,还有一条巨大的裂缝,环绕这颗卫星几乎达3/4周;土卫八的一个半球为暗黑,另一个半球则十分明亮;土卫九的自转周期只有9至10小时,与它的公转周期550天相去甚远;土卫六的实际直径为4828千米,而不是原来认为的5800千米,是太阳系行星中的第二大卫星,它有黑暗寒冷的表面、液氮的海洋和暗红的天空,偶尔洒下几点夹杂着碳氢化合物的氮雨等,这是人类了解生命起源和各种化学反应的理想之处。

“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

为了进一步探测土星和揭开土卫六的生命之谜,美国与欧空局联合研制了价值连城的“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

1997年10月15日,随着一声轰天巨响,20世纪最大、最复杂的行星探测器“卡西尼号”飞船,携带探测器“惠更斯”由大力神4B运载火箭,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从此踏上耗时7年长达35亿千米的土星之旅。

“卡西尼号”飞船上载有12台科学探测仪器,子探测器“惠更斯”携带有6台科学仪器,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土星、土星光环及土星的卫星,尤其是其中的土卫六进行空间探测。

经过了将近7年孤独寂寞的长途奔波后,“卡西尼号”终于在2004年7月1日顺利进入土星轨道,成为首个绕土星飞行的人造飞船。此后,“卡西尼号”对土星的大气、光环及其卫星进行为期4年的科学研究。

“卡西尼号”的功绩

在探测期间,“卡西尼号”探测器不但为我们拍摄了许多土星极其美丽光环的照片,通过飞行中与许多颗土星的卫星擦肩,还向我们展示了土星卫星绝不亚于其他小行星的奇特风貌。

关于卡西尼土星探测器的探测,最值得一提的便是2005年1月它在卫星泰坦表面的着陆。

泰坦有很厚的大气层,但通过观测发现它被大气覆盖的表面似乎有河流及湖泊存在。

由于泰坦的表面温度为-180℃,因此在这颗卫星上肯定不会存在液态水。如果在这样的温度环境下存在液体的话,则应该是甲烷或乙烷。难道在泰坦上会有甲烷或乙烷降雨并形成河流及湖泊么?虽然这个谜团尚未解开,但可以确定的是泰坦和地球的环境完全不同。

2004年11月,“惠更斯号”着陆器脱离“卡西尼号”探测器飞向土卫六,穿过其云层,在土卫六上软着陆,然后将探测到的数据通过环土星飞行的卡西尼号轨道器传回地球。

“卡西尼号”进入土星轨道后的任务是:环绕土星飞行74圈,就地考察土星大气、大气环流动态,并多次飞临土星的多颗卫星,其中飞掠土卫六近旁45次,用雷达透过其云气层绘制土卫六表面结构图,预计可发回近距离探测土星、土星环和土卫家族的图像50万幅。

“惠更斯”号将成为第一个在一颗大行星的卫星上着陆的探测器。它在2.5小时的降落过程中,用所带仪器分析土卫六的大气成分,测量风速和探测大气层内的悬浮粒子,并在着陆后维持工作状态1小时,揭示土卫六上是否有水冰冻结的海洋和是否存在某种形态的生命。它所收集到的数据和拍摄的图像通过卡西尼号探测器传回地球。

总之,土星及其卫星是否有生命的痕迹,还需要经过科学探测后,用获得的第一手证据说话。

我还想知道

卡西尼环缝: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观测到,在土星的球状本体旁有奇怪的附属物。1675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发现土星,光环中间有一条暗缝,后称之为卡西尼环缝。

天王星的季节变化

对天王星的观测

天王星的季节变化,至21世纪初还没有完整的资料,因为对天王星大气层的观察数据还不到84年,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天王星年。但已经有了一些资料,从1950年代起算,光度学的观测已经累积了半个天王星年,在两个光谱带上的光度变化已经呈现了规律性的变化,最大值出现在至点,最小值出现在昼夜平分点。

在2004年秋天的短暂时期,天王星上出现了与海王星相似的一大片云块,观察到229米/秒(824公里/时)的破表风速,和被称为“7月4日烟火”的大风暴。

在2006年8月23日,太空科学学院的研究员和威斯康辛大学观察到天王星表面有一个大黑斑,让天文学家对天王星大气层的活动有更多的了解。虽然还不是完全了解为什么会突然发生活动的高潮,但是它呈现了天王星极度倾斜的自转轴所带来的季节性的气候变化。

对天王星的季节分析

从1960年开始的微波观测,深入对流层的内部,也得到相似的周期变化,最大值也在至点。

从1970年代开始对平流层进行的温度测量,也显示最大值出现在1986年的至日附近。

多数的变化相信与可观察到的几何变化相关,天王星是一个扁圆球体,造成从地理上的极点方向可以看见的区域变得较大,这可以解释在至日的时候亮度较亮的原因。

天王星的反照率在子午圈的附近也比较强。例如,天王星南半球的极区比赤道的带明亮。

另一方面,微波的光谱观测显示,也证明两极地区比较明亮,同时也知道平流层在极区的温度比赤道低。

所以,季节性的变化可能是这样发生的:极区,在可见光和微波的光谱下都是明亮的,而在至点接近时看起来更加明亮;黑暗的赤道区,主要是在昼夜平分点附近的时期,看起来更为黑暗。

另外,在至点的掩星观测,得到赤道的平流层温度较高。有相同的理由相信,天王星物理性的季节变化也在发生。

当南极区域变得明亮时,北极相对地呈现黑暗,这与上述概要性的季节变化模型是不符合的。

在1944年抵达北半球的至点之前,天王星出现升高的亮度,显示北极不是永远黑暗的。

这个现象暗示可以看见的极区在至日之前开始变亮,并且在昼夜平分点之后开始变暗。

显示亮度的变化周期在至点的附近不是完全的对称,这也显示出在子午圈上反照率变化的模式。

另外,一些微波的数据也显示,在1986年至日之后,极区和赤道的对比增强了。

对天王星的季节研究

在1990年代,在天王星离开至点的时期,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地基的望远镜显示南极冠出现可以察觉的变暗,同时,北半球的活动也证实是增强了,例如云彩的形成和更强的风,支持期望的亮度增加应该很快就会开始。异常的极冠和南半球明亮的“衣领”,被期望在行星的北半球出现。

这种物理变化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在接近夏天和冬天的至点,天王星的一个半球沐浴在阳光之下,另一个半球则对向幽暗的深空。照亮半球的阳光,被认为会造成对流层局部的增厚,结果是形成数层的甲烷云和阴霾。

在纬度45°的明亮“衣领”也与甲烷云有所关联。在南半球极区的其他变化,也可以用低层云的变化来解释。

来自天王星微波发射谱线上的变化,或许是在对流层深处的循环变化造成的,因为厚实的极区云彩和阴霾可能会阻碍对流。现在,天王星春天和秋天的昼夜平分点即将来临,动力学上的改变和对流可能会再发生。

我还想知道

天王星环系统。天王星有个复杂的行星环系统,它是太阳系中继土星环之后发现的第二个环系统。目前已知天王星环有13个圆环,其中最明亮的是ε环。

海王星有火山之说

海王星的英姿

从海王星被发现后的143年中,尽管天文学家采用了种种办法,仍对它无法进行深入了解。1989年8月,宇宙飞船“旅行者2号”从距离海王星云端4800千米的地方飞过。一下子改变了这种状况。通过“旅行者2号”从44.8亿千米的远方发回的照片,终于看清了海王星的英姿。从此,人们才知道,海王星并不是太阳系里的一个死堆,而是经常有风暴活动。海王星有3个光环,也就是卫星与小行星碰撞的古老遗迹。另外,海王星有8颗卫星,其中一颗此刻正在从冰山中喷出液态氮的泡沫。

新行星的预测

其实,在许久以前,两位数学家用纸和铅笔就“发现”了海王星。根据天王星的奇异轨道,亚当斯和勒威耶各自预测存在着一个新行星。两位数学家计算出,在更远的地方有一个大的重力源作用于天王星,使它的速度时快时慢,就如被钓上来的鱼在线上蹦跳一样。但天文学家都不相信这两位数学家的发现,因此也没去寻找这个新行星。

最后,1846年,勒威耶把他的图纸寄给了一位名叫伽勒的年轻德国天文学家。就在那一天晚上,伽勒在夜空中观测到这个蓝色的行星。

海王星上的大风暴

1989年8月,“旅行者2号”从海王星旁边飞过。在之前,“旅行者2号”就可以拍摄到海王星的详细情况。海王星上有一鹅卵形风暴,直径大约1.28万千米,看上去犹如蓝色海王星向外注视着的一只大眼睛,科学家们称之为“大黑斑”。在这个风暴的眼里,直径640千米的“雨果”飓风只是一个斑点而已。那么,这种风暴到底是由什么推动而形成的呢?至今仍是一个谜。

地球上的风暴是由从太阳吸收的热能推动的。可是海王星离太阳如此遥远,太阳的热能是绝对不可能推动这种风暴的。科学家认为,这种热能是海王星石核内的强高压和强高温发出的。但实际如何,这些严肃的问题可能只由以后研究解决。

海王星的新卫星

“旅行者2号”共发现了6颗海王星的新卫星照片,使海王星的卫星总数增加到8颗。从观测到的情况来看,海卫一曾是一个行星。这种说法的主要证据是,海卫一是唯一一颗沿着与其母行星运行方向相反的轨道运行的大卫星。在整个太阳系里没有一颗大卫星这样逆行。

在海卫一的赤道附近有一个冰覆盖着的蓝色地带,这个地带是由冰冻的甲烷气体构成的。这使海卫一成为太阳系中唯一一颗真正的“蓝色卫星”。

在其他地方,随处可见粉红色的霜。亚利桑那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罗杰·耶尔说,海卫一的温度为-400℃,是“我们见到的太阳系中最冷的天体”。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海卫一上有活的冰火山。但这些冰火山不像地球上的火山那样喷出赤热的岩浆,而是喷出液态氮。当液态氮到达极其寒冷的表面时,马上被冻结成冰晶射流,高达8000米。这股射流遇到海卫一大气的微风后,就形成风吹的条纹,落回到海卫一的表面。所有的都只是猜测,它是否正确,最终还只有靠人类的科学去下定论。

我还想知道

海王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7倍,而类似双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较低,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是罗马神话中的尼普顿,因其是海神,所以译为海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