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
郦道元,中国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他从小就十分热爱大自然,长大后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写出了地理学名著《水经注》。
郦道元出生于河北涿县,家境富裕。父亲郦范做过将军,当过青州(在今山东省)刺史,四方做官。从少年时代起,郦道元就跟随父亲,因此增长了不少见识,各地的风土人情深深地吸引了他。他觉得大自然是如此的美好,立志要遨游四方。此外,良好的家境为他游历大好河山提供了经济来源。
郦道元十分热爱读书,但是他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专爱看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包括一些地理书籍,比如《山海经》、《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等等。17岁那年,父亲请一位朋友带着郦道元四处游山玩水,以增长见识。父亲的这位朋友地理知识十分丰富,一路上,边玩边向郦道元讲解有关知识。这次旅行使郦道元的地理知识丰富了许多。当他回过头来再翻看以前读过的一些地理书时,发现其中存在许多错误。
有一天,郦道元在书房看书,父亲走了进来,见他没有看四书五经,而是在看一些地理方面的书籍,于是问:“你长大以后准备干什么呢?”
“我现在也不知道将来能干什么。”
“你好像很爱看地理方面的书籍。”
“是的,我对这些书很感兴趣。只可惜这些书中的内容太差了,也很不完备,跟现在的地理情况差别很大。”
“你给我具体说说看。”于是郦道元便将自己外出旅游的一些所见所闻,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发现古代的地理书过于简略,而现在的地理书虽然内容详细一些,可是又没有充分吸收古书的内容,前后的地理知识不能联系起来,因而看不出前后地理变迁的情况。有的地方地理变化很大,水系有变化,地名有变化,城市聚落也有变化,可是这些变化在任何一本地理书上都没有体现出来。”
“你讲几个具体的例子给我听听。”父亲进一步说道,他对于郦道元的发现很感兴趣,为他的勤于思考而感到高兴。“《禹贡》中关于黄河、长江的记载就十分简略,只是记下了几个大的地点,可沿途有什么支流,有什么城镇,有什么湖泊,有什么险滩,书中却没有任何记载。《汉书·地理志》中行政区划比较详细,但是又缺少山脉、河流的记载。《汉书·沟洫志》讲水利工程很详细,但对于水系的发源地、流向记载得很少。《水经》中虽然记录了全国的主要河道,但没有顺序,也不够系统。从这些书,我看不出一个地区完整的地理概貌,只能看见某一方面,太不全面了。”父亲听了很高兴,觉得郦道元看问题很准确。于是又问道:“那你现在有什么想法没有?”
“我想编一本很全面的书,可是我的知识远远不够!”郦道元答道。
“知识是靠积累的。古代有学问的人都是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发奋读书才有所成就的。你的想法很好,但要把它变为现实,必须努力读书。”
郦道元点了点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愿望,为后代造福。
此后,只要有机会,他就到各地考察祖国的大好河山,并做好记录。回到家后,再结合有关地理书籍进行整理。几年之后,他在地理方面的知识已经十分丰富了,人们有不懂的地方总是来请教他。
后来,郦道元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先后在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安徽等地做官。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认真处理政务,闲暇时间则大部分用在了地理考察上。但由于他为人耿直,不愿意趋炎附势,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公元518年,郦道元和好友寇治同时被人陷害,丢了乌纱帽。在临别的时候,朋友们在告别宴上一再叮嘱他以后为人要圆滑一些,免得得罪太多人。但郦道元表示:“不要为了别人而失去自我,在位一天,就必须为老百姓干一天的好事。我并不在乎被罢官,相反我很庆幸现在有充分的时间去干我想要干的事了。”也就是说,他要实现年少时的宏愿,撰写一本全面的地理著作。
回到家中,郦道元便开始着手撰写书了。他觉得《水经》这本书的写法还不错,只是太不全面了,于是他想写一本更详细的《水经》。此后,整整七年的时间,他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本书的写作之中,常常是闭门谢客,将自己没日没夜地“囚禁”在书房,只是偶尔发现资料不全或需要核对时,才出去考察一番。七年之后,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了收获,一部30多万字的《水经注》完成了。
《水经注》是以给《水经》作注的方式来撰写的,但它的内容比《水经》要丰富得多,文字是原来的20多倍;书中记录的河流也比原书多出1000多条。原来只有137条,《水经注》则达到了1252条。全书知识丰富,文字也很优美;不但有地理知识的描写,还讲述了一些相关的风土人情,内容生动活泼。
许多年后的明代,徐霞客看了这本书之后连称“好书、财书”。直到今天,它仍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