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带
我们先将头4颗小行星的轨道根数列于表中,并将它们连同木星、火星的轨道一起画出(如图所示)。
所谓轨道,是小行星在空间运动所描绘出的轨迹,并非宇宙空间有像地上的铁轨那样的东西。就像炮道射人空中有它自己的运动轨迹一样,小行星在空间运动也有自己的轨迹,我们常称为轨道。
这4颗小行星的轨道平面与黄道面(图上忽略了火星与木星的倾角)都有一定和倾斜。最大的2号智神星差不多有35°,介于大行星和彗星之间,4颗星轨道的半长径都差不多,尤其是前3颗。从轨道半长径来看,95%的小行星都在2.17与3.64天文单位之间。如果我们将所有小行星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一一找出,就可以得到一个模模糊糊的圆环,圆环的两个边界差不多就是半径为上述两个数值的圆周。这个圆环被称为小行星主环带(如上图所示)。
有趣的是,主环带里的小行星也不是均匀分布的。如果我们按每个小行星的a值用圆画出它们的轨道,就会发现主环带里面会出现几条“狭缝”。这是主环带内的“禁区”,很少有小行星能在那儿驻留,这个现象是柯克伍德(Kificwood,已按此名命名了1578号小行星)首先发现的所以这些缝就称为柯克伍德空隙。它们对应的a值主要是2.50,2.82,2.96,3.28。假如我们用T2=a3这个公式初出T,就会发现这些a值对应的T值,恰好和木星的公转周期11.86年成简单的整数比。这种现象叫做“通约”或者“共振”。显然这种“禁区”并不是神仙的规定,看来一定是木星的引力使得小行星不能在那儿“安家落户”。这个看法是容易理解的,也为多数人所接受了。然而,为什么会发生共振?共振的规律怎么样?一系列的具体问题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特别令人不解的是,也有一些小行星聚集在某些值a上,例如周期比为1/1,4/3,3/2的通约所对应的a值,它们不仅没有给“共振”掉,反而密密地组成了一些小行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