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墓的主人是妇好吗
1976年冬,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恒水河的南岸,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一座中型的贵族墓。这座古墓中出土了460多件商代的青铜器,都具有十分珍贵的考古价值,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人知道古墓的主人是谁。
古墓出土的青铜器中,许多都铸有“妇好”的铭文。所以,考古学家一致认为“妇好”就是古墓的主人。
虽然知道墓的主人原来叫“妇好”,可是这位“妇好”是历史上的哪一位人物呢?根据这座古墓出土的文物规模可以看出,古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她不是一位普通的商朝贵族,而是和历代商王有密切关系的人。
在考古研究中发现,殷墟出土的大量卜辞有着珍贵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商朝历史的主要参照物。
可也正是这个参照物,使确定“妇好”身份的工作陷入了扑朔迷离之中。
按年代顺序划分的第一期、第三期和第四期卜辞中都出现了有关“妇好”的记载,而且,很显然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妇好”绝不是同一个人。这就给确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根据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考证,这位“妇好”是殷王武丁的一个妃嫔。这种观点被广大历史学家所接受。
认为这位“妇好”就是古墓中主人的学者,主要的根据是,辞中“妇好”这个名字在第一期中发现的次数远远多于在第三期和第四期中出现的次数。
然而,在康丁时代和武乙时代的卜辞中又出现了另一位“妇好”的记载。
墓室随葬品之多和其他一些原因都似乎在证明,“妇好”的地位与王妃相称,所以她也完全有可能是康丁的王妃。
古墓中出土的文物具有殷墟时期文化的特征。可是如果情况相反,倒是更有说服力。
在这座古墓中,有一些青铜器带有殷墟晚期文化的风格。如果鉴定准确的话,那么,古墓的主人就可以被肯定是康丁时代的“妇好”。然而只是这些都不能被确认。
现在,分歧的关键在于史学,也就是对甲骨文分期上的不同认识。总有一天,随着史学家们对甲骨文分期认识的统一,“妇好”身份之谜将会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