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疑问

美丽的地理环境与人类相依相伴,但却有很多地理现象令我们十分费解,这些疑问困扰一代又一代的人,至今也没有找到完美的答案。

火山为何定时喷发

定时喷发的火山

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以北的利帕里群岛中的斯通博里火山,每天大约隔10分钟至15分钟就喷发一次。从古至今一直如此,从未改变过。每次喷发时,火红的熔岩小块被抛上几百米的高空,在夜空中显得极为壮观,颜色由鲜红的火花变成白色的云雾。因此是地中海航道上有名的天然灯塔。

由于它高出海面900多米,在海上距离150千米就能看见,至今已有2000年之久。但是这个有天然灯塔之称的火山,为何如此有规律地喷发?其中的奥秘人们还不清楚。

马荣火山

在亚洲南部的菲律宾群岛中,也有一座定时喷发的活火山,这就是马荣火山。马荣火山坐落在菲律宾最大的岛屿吕宋岛的东南端,海拔2462米,占地250平方千米,缓缓的山坡匀称和谐,它的圆锥形外貌要比日本的富士山更为完美。远远望去,就好像是农夫的一顶斗笠,戴在葱绿的椰林稻田之上。

马荣火山概况

马荣火山是座活火山,一年四季蒸汽源源不绝地从喷口逸出,经常凝成朵朵白云,遮住山头,山顶烟雾缭绕。晚间,火山喷出的烟雾呈暗红色,整个火山像座三角形的烛台,耸立在夜空中闪闪发光。人们处身其间,宛如进入蓬莱仙境。

当马荣火山即将喷发时,火山口会“隆隆”作响,喷口不时冒出大量气体并夹杂着少量火山灰,有时还伴有轻微地震。人们收到这警报后,就忙碌开了。

居住在马荣山麓依靠肥沃火山灰种植为生的居民,不得不扶老携幼纷纷疏散,暂避他处。而马荣火山附近的旅游城地维市,却忙着做准备工作,以便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和火山研究工作者。

我还想知道

有经验的居民能从火山地面大小的形变,突如其来的隆起和凹陷,从震前的“隆隆”响声,从火山口喷出的气体的多少及成分的变化,乃至从火山口喷出泥沙的多寡,来准确预报火山喷发的日期。

火焰山火红的奥秘

火焰山为什么是火红的

火焰山全部是由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些砂岩和页岩,是距今2.1亿年至7000万年的地质时期堆积而成的。那时期,气候异常炎热,堆积的沙石泥土都经过高温氧化,大雨淋溶,形成了大量红色的氧化铁。

这些堆积物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褶曲隆起,把石化了的岩石抬升成山,兀然崛起在沉凹的盆地之中,构成了火焰山山体的火红底色。当然了,火焰山的火红还有自然环境作为衬托。

火洲吐鲁番

吐鲁番盆地高温火热,焚风盛行,是我国西部“火炉”之一,元代就有人称吐鲁番为火洲。这里的岩石风化,风蚀强烈,山石造型奇特,层峦叠嶂,悬崖峭壁。

这里山上寸草不生,沟壑滴水不流,山麓砂砾成堆。在一望无际的灰白色戈壁沙滩的映衬下,火焰山红色山体分外醒目。盛夏时节,晴空万里,气温特高。灼人的阳光照射在火焰山的红色岩石上,红光闪耀,云焰缭绕,好似熊熊烈焰。

当人们远眺这赤峰秃岭,好似火焰喷燃,又似火云蒸腾。人们也会把这红色的山,看做是喷射着火舌的火焰山的。当然,火焰山并不能喷火,喷火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的一种幻觉。

我还想知道

赤峰火焰山: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北2000米处,海拔仅650米,但方圆却有6.67平方千米,规模宏大。火焰山以红色的花岗岩反射阳光而闻名遐迩。这座火焰山又称“红山”。

为什么会有万烟谷

万烟谷的发现

1916年,科学考察队来到阿拉斯加的卡特迈火山,发现这座早在几年前已经停止喷发的火山,依旧是烟雾缭绕,热气腾腾,草木不生,许多裂缝还在冒烟。

原来,卡特迈火山曾在1912年6月6日发生过大爆发,爆炸声远在千米外都能听到。火山爆射出的火山灰,冲入大气层估计达180亿立方米,把周围100多千米内的天空变得一片漆黑,形成的黑夜持续了60个小时。

火山爆发后的奇观

科学考察队还发现了前所未见的奇观:在卡特迈火山西北10多千米处,原来那里有一条长16千米、宽8000米的林木葱郁的山谷。现在谷中都铺满了厚厚的火山灰砾,植物已全部枯死。令人惊奇的还是在这片面积约145平方千米的灰砾场上,有着成千上万个喷气孔。大量的炽热气体从地下喷出来,形成气柱,有的直达300米高空,在山谷上空形成巨大的蒸汽云。

卡特迈火山爆发

在卡特迈火山爆发前几小时,从山谷上部的一些裂缝中,喷出了大量的烟灰和火山物质,估计当天从地表裂缝中喷出的火山灰砾达110亿立方米。它们在高压气流的推动下,快速地向山谷下方推进。一路上把树木全部冲倒,炽热的火山灰又把树木全部掩埋,并迅速炭化。整个山谷被覆盖上一层厚达200米的火山灰。同时,无数气柱从地下喷出,在山谷上空密集。

万烟谷的形成

这次火山爆发,巨大的山顶被削平,火山口炸成一个深坑,积水成了湖泊。离它90千米的科迪亚克岛上落了两个昼夜的火山灰,地面被覆盖得厚厚的。从此,牛羊没有草吃,连山上的熊也不得不下山来捕食家畜。爆炸后产生许多狭长的裂缝,火山灰没有能覆盖住。一股股热气流从地下不断渗出来,主要是水蒸气和其他气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大片云雾,弥漫在山谷中,形成了罕见的万烟谷。

我还想知道

万烟谷是世界上闻名的地热集中地,在24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有数万个天然蒸汽和热水的喷孔,喷出的热水和蒸汽最低温度为97度,高温蒸汽达645度,每秒喷出2300万公升的热水和蒸汽。

风动不倒石之谜

风动不倒石

在我国福建东山岛铜山古城东门海滨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块奇石叫风动不倒石。风动石,又名兔石,东山风动石以奇、险、悬而居全国60多块风动石之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现在它已经是东山岛的标志性景观。另有缅甸名胜风动石。

此石高4.73米,宽4.57米,长约4.69米。其形似古猿人的头部化石,斜立于一块卧地磐石上。奇石与所坐落的磐石,两石吻合点仅0.33平方米。

风动不倒石现象

人们或全力用双手推它,或使足劲用两脚蹬它。只能使它摇晃,而不能翻倒。

如果找来瓦片置于石下,选择适当位置,一个人就能把这硕大的奇石摇动起来。此时瓦片“咯咯”作响,则化为粉末,奇石摇动的轨迹就更为明显。

风动不倒石之谜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力量可以使它晃动,而无形的风竟也能使它摇晃。

更叫人称奇的是,“七七事变”后,日军陆海空部队3次武装血劫东山岛,连风动石也不放过。他们动用军舰把钢索系于石上,开足马力企图把奇石拉倒。突然,“嘣、嘣”几声,钢索断为几截,日本人的妄想也随之断了。

真是奇怪,这块石头与所坐落的石块接触面积那样小,是什么原因让它稳稳站立而不倒下呢?

我还想知道

风动石自古闻名,早在明代张岱的《夜航船·荒唐部》里就有记载:“漳州鹤鸣山上,有石高五丈,围一十八丈,天生大盘石阁之,风来则动,名风动石。”

美国死亡谷的走石

美国死亡谷

美国加州的死亡谷是全美国最低、最热、最干燥的地方。然而它的名胜区却是个异常奇特的地方:山上长满松树和野花,山顶白雪皑皑,山下沙漠一望无际,其中有盐碱地和不断移动的沙丘。

在死亡谷众多自然奇观中,最吸引人的要算是“会走路的石头”。这些石头分散在龟裂的干盐湖地面上,干盐湖长达48000米,被称为跑道。

石头大小不一,外观平凡,奇怪的是,每一块都可以在干盐湖地面上自行移动,并在地面上留下长长的凹痕。有的笔直,有的略有弯曲或呈之字形,长的可达数百米。

死亡谷探秘

死亡谷形成约在300万年前,起因乃由于地球重力,将地壳压碎成巨大的岩块而致。当时部分岩块突起成山,部分倾斜成谷。

直至冰河时代,排山倒海的湖水灌入较低地势,淹没整个盆底,又经过几百万年火焰般日头的蒸熬酷晒。这个太古世纪遗留下来的大盐湖,终于干涸而尽。如今展露在大自然下的死亡谷,只是一层层覆盖泥浆与岩盐层的堆积。

通过印第安人在此所遗留的文化残骸,可追溯至9000年前。但死亡谷之恶名,从150年前才被宣扬开来。1849年冬,一批前往金山的淘金队伍,抄近路横越该谷,因不敌此地恶劣的气候,导致无垠的黄沙中平添白骨数堆。

关于走石的研究

众说不一,有人说是超自然力量在作怪,有人说与不明飞行物体有关,有人则认为是自然现象。

加州理工学院的地质学教授夏普,用整整7年时间进行研究,自信已经找出其中奥妙。他选了30块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逐一取了名字,贴上标签,并在原来的位置旁边打下金属桩作为记号,看看这些石头会不会移动。

除了两块外,其余的都改变了原来的位置。不到一年时间,有一块已移动多次,共走了258米,另一块9盎司重的石头,则创造了一次行程最远的纪录:207米。

夏普研究了石头的足迹,并核查当时的天气情况,发现石头移动与风雨有关。移动方向与盛行风方向一致,这是有力的证据。

干盐湖每年平均雨量不超过6毫米,但是即使微量雨水也会形成潮湿的薄膜,使坚硬的黏土变得滑溜。这时,只要附近山间吹来一阵强风,就足以使石头沿着湿滑的泥面滑动,速度可高达每秒0.9米。

石头能走路的谜底虽然已经揭开,但这种奇景却依然令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因此到这儿来旅游的人接连不断。

我还想知道

会走路的巨石:前苏联普列谢耶湖东北处,有一块能够自行移动位置的石头。该石呈蓝色,直径近1.5米,重达数吨,近300年来它已经数次变换过位置。

岩石是怎样形成的

水火之争

地球上的岩石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它们是怎样形成的?自古以来,科学家们都在探索这一奥秘。科学界还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持不同观点的科学家互不相让。有人称这场争论为水火之争。1775年德国的地质学家魏格纳,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花岗岩和各种金属矿物,都是从原始海水中沉淀而成的。们称他的观点为水成派。

以英国地质学家詹姆士·赫顿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针锋相对地提出相反意见。他们认为花岗岩等不可能是在水里产生的,而是岩浆冷却后形成的。人们称这种观点为“火成派”。

岩石真正成因

现在,科学家们借助于先进的设备,已摸清岩石的来龙去脉。如果按质量计算,在地壳中约有3/4的岩石,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后凝结而成的。人们称它为岩浆岩或者火成岩。花岗岩就是属于岩浆岩。

在地球上,目前还可以看到火山爆发后,喷出的温度高达1000度以上的液态的岩浆,经过冷却后形成的坚硬岩石。有少数的岩石是泥沙、矿物质和生物遗体等,长期沉积在江湖和海洋底下,经过长期紧压胶结,以及在地球内部热力的作用下,变成了岩石。人们称它为沉积岩。如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岩浆岩和沉积岩形成之后,受地壳内部高温高压的作用,改变了性质和结构,就形成了另一种岩石即变质岩。如石英岩、大理石岩等。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这三大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而岩石形成所需的环境条件,又会随着地质作用的进行不断地发生变化。

我还想知道

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

岩石中的生物之谜

岩石中发现蝾螈

1818年,外国地质学家克拉克博士为寻找化石,挖洞至0.6米深时,在岩壁上发现一批海蝾螈的活化石。它们与当地生存的种群不同。其中有3只保存得很好。

克拉克小心地把它们从岩石上取下来,放在纸上。在阳光下,这种蝾螈居然活动起来。其中两只很快便死去了,第三只却看上去生命力很旺盛。克拉克把它放进水池,这小家伙很快便逃得无影无踪。

岩石中发现蟾蜍

1851年,法国布卢瓦的一位工人,从一块重14磅的燧石中挖出一只蟾蜍。

人们还惊奇地发现蟾蜍在呼吸,并跳出凹窝想逃走。工人们把它逮住,连同凹窝送往当地的科学团体,被安置在地下室的青苔床上。

黑暗中,这小动物躺着,一动不动;一有光亮,它便想逃跑。如果把它放在燧石的边缘,它便钻回到自己的窝里。还把腿放在身体下面,并特别留神那条初次移开燧石时受过轻伤的腿。

岩石中为什么能有活动物呢?这可是一个难解的谜团。

我还想知道

1901年,英国拉格比市的市民柯莱克,给家中的火炉添煤。当他敲开一块煤时,竟发现煤中有东西在蠕动,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活的赡蜍。这只蟾蜍全身几乎是透明的,后来活了5个星期之久。

大陆为何是三角形的

大陆呈三角形

也许大部分人对大陆的形状及朝向,并不十分了解。

那么你仔细地观察世界地图就会发现:差不多所有的大陆都是北部平宽,南部两侧向内收缩,最后成为一个三角形。唯一的一个例外是澳大利亚,它的三角形顶点朝向北方。

在距今2亿年前后的那一刻,一颗直径大约400千米的不规则陨星划破地球大气层保护作用,迎面砸在地球那时的赤道南边,并在当地击起巨大的岩层和巨浪,形成一个直径达8000千米的陨石巨坑。当这陨石巨坑中心部分低于海平面而被海水淹没时,就形成一个面积达几千万千米左右的海洋。当地球遭受到大陨星的撞击时,不但壮大了地球的体积与质量,而且彻底改变了地球的地壳地貌和磁场方向。

所以大概2亿年前的那次天地大碰撞,使得地球地壳板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形成了今天地球大陆这种倒三角形地貌。即使到今天这种地壳漂移运动还没有停止的迹象。如果将来再发生天地大碰撞,地球又会重新塑造地壳板块,又会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变。因此,今天地球大陆这种倒三角形是地球演变的结果,是地球发展的必然。

碎块学说的解释

碎块学说认为,每个大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是由一系列大小不同的碎块拼合而成的。大者可达几十万平方千米,小者只有几平方千米。

大陆块的形成可能是在不同时期,经过多次拼接最后才完成的。科学家研究得知,北美大陆的北半部,是由100多个陆块拼合而成的。而亚洲的西伯利亚,甚至面积不大的日本,也是由多个地块组合成的。

我还想知道

大陆轮廓几乎全是倒三角形,地球上绝大部分大陆都是南部较狭窄,呈尖状,越往北越宽,一个个如同顶点朝南的“倒立”三角形。七大洲中唯独澳大利亚大陆是个例外。

干雨是怎么回事

干雨现象

世界各国的天体物理学家,都对干雨产生特别浓厚的兴趣。干雨很早就被人们发现过,只是极为少见,近些年来人们发现,它的出现越来越频繁。

早在1889年,非洲的萨凡纳,就成为干雨的战利品。20年后,干雨又毁灭了亚速尔群岛地区整整一支舰队。曾经发生在德克萨斯草原的一场特大火灾,也是干雨引起的,现象解释。

一种看法认为:彗星散落后的物质一部分落入地球,从而产生干雨现象。从彗星散落到出现干雨,需要2年至6年的时间。

目前天体物理学家观察到,彗星散落的现象越来越多。因此科学家们预测在最近6年至15年内,要出现更多的干雨。那时干雨火灾的数量将达每年8起,而50年后将达每年30起。

另一种看法:干雨现象是我们还没认识的,另一种文明的破坏活动。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如果干雨现象来源于宇宙,是彗星散落的产物,那么化学家通过光谱分析,应该可以发现彗星的化学成分。结果至今还是否定的。

我还想知道

吐鲁番的干雨:吐鲁番是有名的火洲,酷热和干燥是吐鲁番引人注目的气候特点。盆地降水量小,蒸发量却极大,有时雨滴在降落过程中即被蒸发,地面不见滴水,因而有干雨的现象。

热层高温为何不热

热层高温现象

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围,有厚厚的大气层。这大气层又可以分成好几层。距地面85千米至800千米的空间被称为热层。在热层里,随着距离地球高度的增加,气温骤升。

在150千米的高空,每升高100米,气温就升高2度。因此,在200千米处,气温已高达1000度;至700千米的高空,气温竟高达3000度。这远远超过了炼钢的温度。

高温不能熔化钢铁

大热气层内,空气非常稀薄,空气质最仅占大气总质量的万分之五。大气密度和热容量都非常小,在热层内气温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还不到海平面气温升高1℃所需热量的亿分之一。

因此,即使太阳辐射很少的一部分热能,也是够使热层的大气温度升高很多了。

但是,热层的高温,并不能熔化钢铁。这是因为那里的空气分子极少,如果把钢铁放在这个“高温层”中,具有高温的空气分子是很少有机会同钢铁接触的。就连高速运转的卫星,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每秒至多只能获得十万分之一的热量。

如果按照这个加热速度来计算,1克水温度升高1℃,就需要28个小时!据卫星观测的资料表明,650千米的高空,虽然气温已超过2000℃,但受到太阳直射的卫星表面温度只有33℃;而当运动到地球的阴影区时,卫星表面温度却迅速下降到零下86℃。

可见,这里的温度虽然很高,却不热,当然就更谈不上在这里炼钢了。

对于热层高温反而不热这一奇特现象,科学家们正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加以解释。

我还想知道

1662年,外国科学家波义耳通过实验得知,气体受到压力时体积会收缩,所以在大气层的垂直方向上。海平面上大气最稠密,越向上越稀薄。

地上为何长白毛

震后的地上白毛

在古代,许多地方在地震之后,地上就会长出白毛。在我国地震历史资料中,关于地生白毛的记载很多。

例如:1691年4月,“福州地震,泥土生毛”。

1785年3月,“福建南安地震生毛”。从这次地震以后,就很少有地震后生白毛的记载。

科学家的研究

科学家们通过翻阅大量的地震历史资料发现,这种白毛大多在南方长出,而在北方却很少见。并且这些白毛在春夏季容易生长,秋冬季却很少有。它们绝大多数是白色的,但也有少量的黑、黄、红毛长出。

科学家们认为,不管怎么说,地震后长白毛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现在为什么见不到了?为什么会地生白毛?这种白毛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材料,一时无法解答。有人设想,如果白毛是一种竖立的丝状物,可能与地震时产生的静电作用有关。但这也只是一种设想。

我还想知道

2008年5月27日下午13时20分许,山东省平度市泉州路上出现了数万蛤蟆集体过马路的场面。泉州路的东侧是一片面积不大的水塘,蹦上了马路牙子的蛤蟆,纷纷往水塘里跳。

英国东海岸的死亡崖

优美的悬崖峭壁

在英国东海岸的东伯恩,有一处风景优美的悬崖峭壁,如刀削般直立海边。崖顶风光如画,绿草如茵,而且可以俯视英伦海峡。它是非常吸引人的游览胜地,也是出名的死亡之崖。

每年很多来自美国、法国和荷兰的游客前来游览。他们登上崖顶,面对英伦海峡,眺望烟波浩瀚的大海,心情说不出的兴奋,仿佛进入天国。

在这醉人的美景中,有人忽然变得飘飘然,情不自禁地想投入崖下大海的怀抱。在一种亦幻亦真的感觉的推动下,有的人纵身跳下悬崖,告别了这个世界。

有人说,这些游客是受到魔鬼的引诱才这样做的。

频繁的跳崖事件

英国一家医院的一位心理医生,已对很多游客在那里跳崖自杀的事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他发现首宗跳崖自杀的事情发生在1600年,自此后选择此处自杀者越来越多。

很多自杀者原是高高兴兴来游山玩水的游客,事先都没有自杀的企图。他认为很多人是置于迷人风景之中,心旷神怡之时,产生的一种莫名其妙的难以自制的心理,促成他们自杀。这时自杀者可能一时意乱情迷,难以自制而走上自杀之途,尚不知自己做了什么事。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也可以做出解释。

我还想知道

一位美国大学教授和妻子在英国共同游览了东伯恩山崖,并没有出事。但夫妇俩回到伦敦准备动身回美国时,教授妻子突然神秘失踪,原来她独自一人乘火车再次回到死亡之崖,并从上面跳了下去。

不辞而别的尤丽娘岛

会消失的岛

相传1831年7月7日,在地中海西西里岛西南方的海面上,突然间烟雾腾空,水柱冲天,火光闪闪。

在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夹杂着刺耳的“咝咝”声中,从海里升起一座高出海面60米、方圆约5000平方米的小岛。它就像个热气腾腾刚出笼的大馒头。

英国国王立即向全世界宣布,这个新诞生的小岛是英国的领土,并命名为尤丽娘岛。谁知在3个月后,尤丽娘岛竟然不辞而别,悄悄地隐没在万顷碧波中不见了。

沉浮原因

海岛为什么会隐而复现,现而复隐呢?沧桑之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壳不停地运动的结果。

由于地壳的运动,使某些地区的陆地沉降或者抬升,引起周围海面的变化。也由于地壳的运动,使某些地区的海面上升或者后退,引起陆地的沉浮。

时间老人告诉我们地壳运动是缓慢的,地质历史是漫长的。沧桑之变,从地球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直至今天依然存在着,在将来也一定不会终止。

我还想知道

19世纪初,有人在进行极地探险考察活动中,在西伯利亚北面的拉普帖夫海发现一个小岛。许多年以后,考察队却怎么也找不到标在地图上的那个海岛了,岛屿的消失令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亚特兰蒂斯的消失

亚特兰蒂斯之谜

最先提及亚特兰蒂斯的是希腊哲学家柏拉图。2000多年前柏拉图在《对话录》中,提到这一片已消失的地方后,陆续有1000多本书提及亚特兰蒂斯。

1958年,美国动物学家范伦坦博士,在巴哈马群岛附近海床上,发现奇特的地形结构。从空中往下看这些几何图形,是一些正多边形、圆形、三角形,还有长达好几千米的直线。

1968年,范伦坦博士又在巴哈马群岛的北比密尼群岛附近海域,发现位于海面以下5米左右,长达540米的矮墙。突出海底约0.9米的比密尼石墙,每个石块至少16立方米。顺着探测下去,竟然发现更复杂的结构,有几个港口,还有一座双翼的栈桥,俨然是一个沉没几千年的古代港口。

由于巴哈马的海域是属于下沉地形,因此引起不少的猜测,是否是亚特兰蒂斯人建造的,没有其他证据辅证而仍不得而知。轰动一时的石墙事件仍是一个沉睡海底的谜。

相关猜想

亚特兰蒂斯灭亡的传说,一直都归咎于火山爆发,洪水及地震。但这一些灾难,真的能在一晚之间,令这个拥有高度文明的大城市,消失得无影无踪吗?现今的地球物理学家认为,这类灾难并不足以在48小时内,把一个大陆摧毁于无形。

因此有一些其他灾难的学说,支持亚特兰蒂斯被毁。其中在星球相撞说之中,提出亚特兰蒂斯的灭亡,可能与一场全球性的灾难有关。

我还想知道

柏拉图在2000年前述说的这个岛屿,令许多人为之向往,但没有人能提出有力的证据证明亚特兰蒂斯确实存在过。因为亚特兰蒂斯在顷刻之间便永远沉入了海底。

奇妙声音之谜

巴里萨尔的炮声

有名的“巴里萨尔的炮声”,出现在孟加拉湾达好几年,而且一直传至恒河三角洲内陆300千米以外。

这些地声通常从沉积岩深处发出,美国康奈尔大学托马斯·戈德教授认为,这大概是由于沉积岩,把人们听力范围内的震动声都吸引过来,也很可能是成千次小震,正好发生在应力场内,这样人们就能听到、感觉到。

塞内卡之声

发生在美国塞内卡福乐斯的“塞内卡之声”,更是一个奇谜。它一连数年毫无规律地、有间隔地,出现在这个城市的四周。人们在数百千米的范围内,寻找声音的根源,但毫无结果。

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也都有类似的来历不明的怪声。遗憾的是现代科学,还不能解释这些怪声的奥秘。还有一些发生在海洋与湖泊四周的声响,也不知是如何发出的。

难解之谜

至于“巴里萨尔炮声”的来源,至今还没有圆满的解释。孟买大学的奇普隆卡教授认为,它的声源可能就在恒河流域的峡谷区里,它离孟加拉湾100多千米。

但是他没有说出造成地声的任何原因。另一位地质学家认为,缅甸的一些活火山爆发,可能是这些神秘地声的根源。

我还想知道

人们发现,某种气候条件会产生一种奇怪的现象:使某种声音只能在100千米之外听见,而离这个声源很近的地方却听不到。因此,人们有时听到的地声和声源往往相距很远。

南宋古井的奥秘

古井的发现

1962年夏,一位到海边捞虾的青年,发现海滩上有一口水井。并在井石四角的石缝中,捡到4枚宋代铜钱,分别镌刻了圣宋元宝、政和通宝、淳熙元宝、嘉定通宝。这是海滩古井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被发现。

经有关部门考察分析,发现古井所处的海滩,原是滨海坡地,后因陆地不断下沉,形成海滩,古井也就被海沙吞没了。被厚沙覆盖的古井,一般难以被人察觉,但当特大海潮袭来,惊涛骇浪卷走大量沙层,它便会裸露出来。

历史记载

据清朝乾隆年间编写的《南澳志》记载,1277年,元兵大举入侵南宋,当朝文武大臣陆秀夫、张世杰等,护送年仅11岁的南宋皇帝和杨太后等仓皇南逃。

他们乘船登上了南澳岛,在澳前海滨的山坡上驻扎。随后修建了行宫,挖筑了水井。但不知为什么,人们后来见有行宫的遗址,却不见水井的影迹。

惊叹之处

众所周知,沿海的滩地为盐碱地,地下水因海水淹浸掺和,多半为咸水或半咸水,不能灌溉庄稼,更不能饮用。

但南澳岛上的海滩古井却不然,不仅井水奔涌,而且水质清甜,即使把苦咸的海水倒入古井,隔一会儿,井水依然纯净甜淡,这是什么道理呢?

关于古井的考察

如果说井水的成因已初步得到阐明。那么,井水水质异常纯净的问题,仍然留下了谜团。有人用水质纯度测量表,测得古井水的电流是80微安,而当地食用的自来水的电流是85微安。根据欧姆定律所述,电流越小,水质越纯。可见古井水比当地自来水还纯净。

因此每次古井出现,本县人,乃至潮汕、广州等地许多人不辞劳苦,前来观赏和吸水,捎回家中冲茶和珍藏。

据说此水贮存10多年也不腐。有人贮藏一瓶古井水,3年后开盖闻之,不仅气味如常,而且水质仍旧纯净,这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井水甘甜的原因

纯净甜淡的井水,是渗入地下的雨水汇集在因陆地下沉,地势明显降低的海滩所形成的。一旦井露,地下水坑有了出口,在水位差的压力作用下,就会在井底形成泉涌之势。

同时,渗入地下的淡水,在底质为沙的古井内遇上海水,由于沙的孔隙中水质点较为稳定,淡水和咸的海水混合非常缓慢。

又因为海水比重稍大于淡水,所以淡水可以浮在海水表面,并把海水压成一个凹面,淡水则成为一个双凸透镜的形状,称为淡水透镜体。把苦咸的海水倒入古井,隔一会儿,人们吸上来的依然是淡水,因为海水沉入“淡水透镜体”下面去了。

我还想知道

井露现象,于1969年7月、1978年10月和1981年9月均发生过,而且都是在强台风掀起罕见的大海潮后出现。1981年9月显露的是“马嘈”井,已由广东省南澳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幽灵岛失踪之谜

幽灵岛

史料载,1890年,它高出海面49米;1898年时,它又沉没在水下7米。1967年12月,它再一次冒出海面;可到了1968年,它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这样,这个岛多次出现,多次消失,变幻无常。

1979年6月,该岛又从海上长了出来。由于小岛像幽灵一样在海上时隐时现,所以人们把它称为幽灵岛。

小岛的发现与失踪

在斯匹次培根群岛以北的地平线上,1707年英国船长朱利叶斯发现了陆地,但这块陆地始终无法接近。然而值得肯定的是,这块陆地不是光学错觉。于是他便将陆地标在海图上。

200年后,乘“叶尔玛克号”破冰船,到北极考察的海军上将玛卡洛夫与他的考察队员们,再次发现了一片陆地,而且正是朱利叶斯当年所见到的那块陆地。

航海家沃尔斯列依在1925年经过该地区时,也发现过这个岛屿的轮廓。它就是100多年前,由英国探险家德克尔斯蒂发现的,它也因此被命名为德克尔斯蒂岛。大批的捕捉者来到了这个盛产海豹的岛上,并建立了修船厂和营地。但此岛却在1954年夏季突然失踪了。

相关事件记载

1943年,日本海军、空军在太平洋和美军交战中节节失利。设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拉包尔的日本联合航海总部,遭到美国空军猛烈轰炸。为了疏散伤病员和一些战略物资,一日本侦察机发现距拉包尔以南100多海里的海域,有一个无人居住的海岛。

这岛上绿树成荫,有小溪流水,几十平方千米的面积,又不在主航道上,是一个疏散、隐藏伤员的好地方。

于是日军将1000多名伤病员和一些战略物资,运到这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伤病员安居后,日军总部一直和这里保持联系,经常运来食品和医疗用品。

谁知一个多月以后,无线电联系突然中断。日军总部担心美军袭击并占领该岛,马上派出飞机、军舰前来支援,但再也找不到该岛。

1000多人和物资也随小岛一起消失了。美国侦察机也发现过该岛,并拍了详细的照片,发现有日军躲藏。等派出军舰前来搜索时,却发现这里水域茫茫一片,什么也没有。

专家说法

幽灵岛在爱琴海桑托林群岛、冰岛、阿留申群岛、汤加海沟附近海域曾多次发现过。它是海底火山耍的把戏:火山喷发,大量熔岩堆积,火山停止活动后便成岛屿;一段时间后岛屿下沉、剥蚀,隐没在海面下。

法国科学家对这类来去匆匆的幽灵岛的成因作了如下解释,由于撒哈拉沙漠之下有巨大的暗河流入大洋,巨量沙土在海底迅速堆积增高,直至升出海面,因此临时的沙岛便这样形成了。然而,暗河水会出现越堵越汹涌的情况,并会冲击沙岛,使之迅速被冲垮,并最终被水流推到大洋的远处。

我还想知道

一艘意大利船在1831年途经西西里岛时,船长突然发现一股直径大约200米、高20多米的水柱喷涌而出,水柱刹那间变成了一团500多米高的烟柱,8天以后返航时,发现一个冒烟的小岛竟出现在眼前。

死神岛是怎么回事

名称渊源

一天,渔民贝克出海打鱼,经过加拿大东海岸的世百尔岛时,发生了一件怪事:渔船突然倾斜,并且莫名其妙地改变了航向,直向世百尔岛方向冲去。

贝克大惊,急忙转舵,但无济于事。那渔船象中了“邪”一样,越驶越快,最后“轰”的一声撞到了礁石上,贝克被重重地摔到了岸上……。

有一架直升飞机飞来搭救,但驾驶员突然感到飞机也中了“邪”,海岛似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把飞机向下拉。还好,飞机这时尚未失去控制,驾驶员慌忙加油逃离这个可怕的地方。从此,人们很少驾船或驾机接近这个岛屿,世百尔岛遂被人们称为“死神岛”。

历史上有很多船舶,在此岛附近的海域遇难,船只沉没的事件又频频发生。奇怪的是每当海轮驶近小岛附近,船上的指南针便会突然失灵,整只船就像着了魔似的被小岛吸引过去,使船只触礁沉没,好像有死神在操纵。

从一些国家绘制的海图上可以看出,此岛的四周,尤其此岛的东西两端,密布着各种沉船符号。

估计先后遇难的船舶不下500艘,其中有古代的帆船,也有现代的轮船,丧生者总计在5000人以上。

这座在距北美洲北半部、加拿大东部的哈利法克斯,约几百千米的汹涌澎湃的北大西洋上,令船员们心惊胆战的孤零零的小岛,本名叫塞布尔岛。

“塞布尔”一词在法国语言中的意思是沙,意即沙岛。这个名称最初是由法国船员们给它取的。

历史考证

几千年来,由于巨大海浪的猛烈冲蚀,使得此岛的面积和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最早它是由沙质沉积物堆积而成的一座长120千米,宽16千米的沙洲。在最近200多年中,该岛已向东迁移了20千米,长度也减少了将近大半。现在东西长40千米,宽度却不到2000米,外形酷似狭长的月牙。全岛一片细沙,十分荒凉可怕,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沙滩小草和矮小的灌木。

相关假设和推断

为了找到船舶沉没的原因,不少学者提出了种种假设和推断。例如,有的人认为,由于死神岛附近海域,常常出现威力无比的巨浪,能够击沉毫无防备的船舶。

有的人认为死神岛的磁场,不同于其邻近海面而且变幻无常,这样就会使航行于死神岛附近海域的船舶上,导航罗盘等仪器失灵,从而导致船舶失事沉没。

较多学者认为,由于此岛的位置经常移动,而它的转移也在不断变化,岛的附近又大都是大片流沙和浅滩,许多地方水深只有2米至4米,加上气候恶劣,常常出现风暴。因此,船舶很容易在这里搁浅沉没。而关于死神岛之谜,仍需要今后继续地深入探索和研究。

我还想知道

死神岛位于从欧洲通往美国和加拿大的重要航线附近,在加拿大新斯科舍半岛东南约300千米的大洋中。岛上,草不生长,鸟不歇脚,没有任何动物和植物,只有坚硬无比的青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