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宋代以前建筑遗存举例

宋代以前的地面建筑遗存是比较稀少的,然而是重要的(地面下的墓室建筑则很多)。从远古到唐代数千年间的建筑艺术的发展是以这些遗存和残迹联系着文字、图像的记录而得到了认识的。

详细地叙述这些古代建筑遗存的重要性及古代建筑艺术的全面发展,不是我们现在的目的。我们现在只想单独举出三座古代建筑的完整的巨作。它们峙立已千年以上,有别于一般的残迹,而具有格外珍贵的价值。这三座建筑物尚不足以说明古代建筑的巨大规模和辉煌成就,但足以代表古代匠师的不朽的业绩。

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建于公元五二○年)是现存最早一座地上砖造建筑(地下的砖造建筑有汉代的墓室)。在十二角形平面的塔身上叠十五层密檐,高达四十米,全塔的轮廓是柔和的曲线(图 292)。它是一千四百余年前的富于匠心的创造,因为它作为一座塔,已经离开印度式的“■堵婆”的形式,也与早期佛塔的因袭汉代重楼的样式不同,而是从民族生活中产生的新的建筑类型,它表现了古代匠师对于砖料性能的深刻的理解。佛塔本是佛教徒崇拜的对象,但他出现在山林胜景中间,作为美丽的点缀、民族风光的风景的重要因素,久已成为人民群众所熟悉、所欣赏的;民间口头文学中也可见对于人民自己创造的此一建筑类型的优美形象的赞美。嵩岳寺塔是肇始者。

河北赵县安济桥,是隋朝的匠师李春留在民族文化史上的光辉成就。这座桥的伟大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巧妙的结构上:它的单孔券净跨三七·四七米,是古代跨度最大的券,并且在券两端各具两小券,这种“空撞券”的结构,欧洲技术界在二十世纪初才知道。那一俊美劲健的桥身是古代人民用以征服自然障碍的发明,是巧妙的结构方法的体现,也是古代建筑在艺术造型上的创造(图 293、294)。

陕西西安的大雁塔(初建于公元六五二年,现塔为公元七○四年改建) 是唐代伟大旅行家玄奘去印度求法归来的壮举的纪念碑。塔的平面是正方形,层层上叠共七层,计六十余米。造型朴素单纯给人以庄重而坚实的印象。大雁塔的纪念性的意义更在于:塔上可以登临眺望开阔的景色,从唐朝起就成为群众活动的中心和诗人们歌咏的对象。杜甫、岑参、高适等唐朝诗人曾结伴同游,并赋诗。大雁塔带给人们以对于生活的广阔的眼界和感情,成为古代建筑物中最能引起文学和历史的联想的一个重要实例,在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有永久的地位(图 295)。

这三座建筑产生的年代,也正是很多巨大的建筑活动出现的年代,虽然现在只是单独地谈到,但它们之能够反映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人民群众的伟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它们之达到那一时代的最高技术水平,是可以作为那一时代的典型建筑物理解的。

而且,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建筑物是随着时间的进展而日益丰富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