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多瑙河——澜沧江

远古的时候,澜沧江和怒江水势流速相当,与后来的情况不一样。现在怒江上游水流湍急,下游水流缓慢;澜沧江则相反,上游水流缓慢,下游水流湍急。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这得从怒江和澜沧江的来历说起。

那时候,西藏高原住着俩姐妹,姐姐叫怒江,妹妹叫澜沧江。美丽的怒江姑娘,爱上了一个名叫大海的英俊小伙子。她俩感情深厚,经常一起游玩嬉戏,但大海志向远大,决心到南方远游,增长见识。临别时他同怒江姑娘约定,3年后就回来成亲。

大海走后,怒江姑娘每天站在白皑皑的雪山上,盼望着情人早日归来。花开花落,冰消雪融,3年过去了,还是不见大海归来。怒江姑娘心急如火,再也等不下去了,便邀约澜沧江妹妹,一同到南方去找大海。

姐妹俩同一天出发,怒江姐姐从西向南走,澜沧江妹妹从东向南走。怒江姐姐想早日找到心爱的大海,一出发就拼命跑起来。澜沧江妹妹还是个十分贪玩的小姑娘,她一路上观山玩景,走得很缓慢。

所以怒江上游水流湍急,澜沧江上游水流缓慢。走了3天,两姐妹都进入了崇山峻岭。怒江姐姐走进了雄伟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中间,峰峦叠嶂,高耸入云,古树参天,蔽天遮日,挡住了她的视线。

终于,怒江姐姐和澜沧江妹妹相逢了,她们欣喜若狂,互相拥抱。两姐妹又打又闹,姐姐抱怨妹妹贪玩走得太慢了,妹妹故意取笑姐姐想大海哥哥想疯了,跑得像丢了魂似的。

两姐妹闹够了,又分开向南走去。怒江姑娘走了一程后,心里在想,妹妹贪玩惯了,一定还是慢腾腾地走,我也不能走得太快了。于是,她放慢了脚步。

这时,澜沧江妹妹也在想,姐姐思念着大海哥哥,一定是心急脚步快,我也走快点才像样子,不然,日后见了姐夫,面子上也不光彩。于是,她就加快脚步跑了起来。所以怒江下游水流缓慢,澜沧江下游水流湍急。

澜沧江姑娘一口气先跑到南方,比她姐姐提前找到了大海哥哥。怒江姑娘反而迟了两天才与大海哥哥相会。大海哥哥对怒江和澜沧江两姐妹说:“南方天地广阔,气候温和,我们以后就在这儿过日子吧!”

从此以后,怒江和澜沧江两姐妹,就和大海哥哥手拉着手,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澜沧江的名称在汉代就出现了,专门记述我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古代地方志《华阳国志》及我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水经》中的兰苍水,又名仓津,即是澜沧江的别名。史书《汉书》中的劳水,即为云南永平县以上澜沧江水系的统称,明清时期,流经西双版纳的澜沧江河段又称作九龙江。

澜沧江之名的真正来源为古时傣族称“南咪兰章”,“南咪”指江河,“兰”意为百万,“章”是大象,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

因为从前澜沧江两岸森林茂密,地广人稀,茫茫林海之中栖息着不计其数的亚洲象,沿江两岸的傣族农民,都有养象耕田的传统。由于兰章与澜沧语音相近,传下了澜沧江这个名称。

澜沧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基本与怒江的脚步相吻合。同样作为作为哀牢国、蜀国、南诏国、大理国延续的一个部分,澜沧江两岸的居民比怒江更为封闭,与中央政府的联系也较怒江流域稍弱一点,但这并不影响澜沧江走入历史的视线。云南历史上最早见于文献的诗歌是汉代的《兰仓歌》,而这首诗歌便提到了澜沧江:

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兰沧,为他人。

在诗中,“博南”是山名,“兰津”是渡口名,“兰沧”即澜沧江。诗歌的背景是汉朝皇帝将秦国宰相吕不韦的后人迁移到今永平保山之间的澜沧江边,让他们修驿路,建渡口,使这一带归顺汉王朝。

《水经注》对此做了记载,并补充:

兰仓水,出金沙,越人收以为黄金。又有光珠穴,穴出光珠,又有琥珀、珊瑚、黄、白、青珠也。

兰仓水又东北迳不韦县与类水合,水出巂唐县,汉武帝置。类水西南流,曲折又北流,东至不韦县,注兰仓水。又东与禁水合。

在澜沧江畔,有一条比丝绸之路更早的丝路,这条丝路从四川出发,经过云南、缅甸直至印度的一条商路,在公元前4世纪时便已开通,在汉代时称为“蜀身毒道”,“蜀”是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称。

尽管道路难行,古代的商旅却在千难万险中打通了这一条民间的贸易商道,利用马匹、骆驼以至人力,运载着丝绸、布匹、瓷器、铁器、漆器、茶叶等到印、缅各地,又携回宝石、珍珠、海贝、琉璃等辗转贩卖。

印度佛教、缅甸人的乐队和杂技在东汉时传入洛阳宫廷,也是通过西南丝路上的永昌道与南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结果。

“蜀身毒道”从四川起步,分别走东南面的五赤道和西南面的灵关道,最后汇合于大理,从大理往西,经过漾濞县城,就进入博南山区。博南是1世纪开始沿用的县名,治所就在今永平县。这条山道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05年前后下令开凿的,当时称为博南山道。

古道向西跨过澜沧江,便进入保山地区。保山是古时的永昌郡、永昌府的治所,也是这一代丝路通过的主要地区,“永昌道”便被作为这段古道的名称。

站在澜沧江边,可见博南山与罗岷山绝壁对峙,旁有兰津古渡,这是走永昌道的必经之路,渡口附近有两座桥墩,建有一座我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

相传那时候每天清早桥亭大门未开时,等候过桥的商旅、人马以排成五六里长的队伍,以致驿路上留有深深的马蹄窝。据考证,澜沧江流域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就在西双版纳的景洪。地方志《滇海虞衡志》记载:

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

这“六大茶山”都在澜沧江岸边,其中攸乐就是后来景洪基诺山乡,其余五大茶山均在勐腊县。清廷规定,六大茶山每年上缴的贡茶达3.3万千克。

相传在普洱、澜沧江一带有7座山,传说这里是茶王的7个儿子变化而成的。

那时候,人们生活在深山老林里,自然条件很艰苦。为了帮助那些住在山里的人们,茶王就给了他的7个儿子每人一包茶籽,好让儿子们把它撒到山上,长出茶树和茶叶,供人们饮用,从而帮助人们避邪、健身、治病。

为了更好地照顾茶树,茶王的7个儿子决定舍生取义,于是他们全都变成了一座座伟岸的高山。从此,这7座山上都长出了郁郁葱葱的茶树,人们有了提神醒脑、治病避邪的良药。

为了纪念茶王和他的7个儿子,后人从7座山上分别采来了茶叶,合在一起后,制成了圆饼形状的紧压饼茶。

澜沧江南有座茶山,叫南糯山,这里世代居住着哈尼族支系的爱尼人,茶树是他们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南糯山以其800年栽培型古茶王树有力证明了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最早利用茶树的国家。因此,南糯山被当地人称作云南古茶第一寨。

当地爱伲人始终坚信,南糯山的茶树,本为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所栽,当地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孔明教导哈尼族建筑居室,种茶采茶的传说,因此,南糯山又称“孔明山”。

澜沧江边的西藏芒康县,有个盐井乡。盐井除了大片的绿洲田园外,还有近似活化石般的古老岩盐生产方式。

当地乡民在江边用一片片木架搭起似一层层小梯田的平台,这就是盐田。盐卤则是取至江边的岩洞,先将盐卤取出,然后背上五六层楼高的木架上的盐田旁,倒入自家的盐池中澄清,再将盐卤抽到盐田中,待水分风干后将盐粒扫拢即可。

始建于清乾隆的铁索青龙桥,横跨于金马和正义两村相交的澜沧江上,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青龙桥离水面15.6米,设计精巧,工艺高超,结构牢固。

澜沧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四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澜沧江河源扎曲,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吉富山,源头海拔5.2千米,主干流总长度2100多千米,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3省,出境后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称湄公河。

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我国南海,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河流,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国家的水运大动脉,因此被叫做东方的多瑙河。

澜沧江流域面积16万多平方千米,昌都以上为上游,昌都至四家村为中游,四家村以下为下游。

主要支流有:子曲、昂曲、盖曲、麦曲、金河、漾濞江、西洱河、罗闸河、小黑江、威远江、南班河、南拉河等。澜沧江支流特点是落差大、水资源丰富,上中游降水量少,有雪水补给,水量稳定,下游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降水量大,水量充沛。

上游北与长江上游通天河相邻;西部与怒江的分水岭为他念翁山及怒山。中游属高山峡谷区,河谷深切于横断山脉之间,山高谷深,两岸高山对峙,山峰高出水面3千米,河谷比较狭窄,河床坡度大,形成陡峻的坡状地形。

下游分水岭显著降低,一般在2.5千米以下,地势趋平缓,河道呈束放状,出我国境后河道比较开阔平缓。

澜沧江源区河网纵横,水流杂乱,湖沼密布。杂曲河流经的地区有险滩、深谷、原始林区、平川,地形复杂,冰峰高耸,沼泽遍布,景致万千。澜沧江大峡谷不仅以谷深及长闻名,且以江流湍急而著称。冬日清澈而流急,夏季混浊而澎湃。狭窄江面狂涛击岸,水声如雷,十分壮观。

澜沧江由西藏入梅里峡谷后,江面束窄,水流湍急,无以为渡,历史上全靠竹篾溜索过江,因此江边有村庄得名“溜筒江”。历史上人马全靠竹篾溜索过江。

马尼丁一带山崖陡峭,为滇藏交通咽喉,于是架设于此的溜索便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渡口,故有“溜筒锁钥”之说。

澜沧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坝,著名的景洪坝、橄榄坝各长8千米。景洪至橄榄坝一段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西双版纳最完美的缩影。

景洪附近的澜沧江上,江面已渐渐收缩,最窄处仅20米左右,这就是著名的虎跳石。虎跳石两岸是参差不齐的大岩石,江水汹涌澎湃。两岸景物变化多端、奇峰嶙峋,绿水青山,相互辉映,兽鸣鸟啼,醉荡芳心,植物丰富多彩,动物珍贵稀有。

橄榄坝素有“孔雀羽翎”的雅称,这里地势低,气候湿热,具有浓郁的热带南国风光。

澜沧江高峡百里长湖雄伟壮丽,湖面平静秀丽,胡湾半岛星罗棋布,两岸山峰秀丽,苍峻巍峨,珍稀动物繁多,风景如诗如画。湖面也由此而迂回曲折,形状奇特多变。放眼湖上,湖水碧蓝浩渺,青山簇簇绵延,山水相映,水天一色。

澜沧江中下游的玉龙池草丰林茂,池水清盈,池中有小岛数个,池边有野生的大树杜鹃数百亩,林中生长着大量的实竹和白鹇、野鸡等珍贵动物。空气清晰,景色迷人。

玉龙池原属自然水池,传说这里居住着一条小白龙,逢到天旱便行雨吐水,流往阿早山、石头寨、蕨草坝、阿古村等地灌溉农田。

进入原始森林的黑龙潭林区,就会有一种“暗无天日”的感受,传说如果心好的人过此潭边,能顺利走出林中,如心不好的人则会掉进潭中不能出来。

西双版纳野象谷地处东西两片林区结合部的河谷,几十万公顷的热带雨林里生长着多种植物,层绿叠翠、郁郁苍苍,热带竹林连成一片,为亚洲象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最适宜生长、繁衍的栖息之地。

澜沧江流域内,普洱茶、滇红茶名扬天下。而澜沧江最独特的资源,便是两岸的古茶树、野茶树,后来很多被列为国家二级珍贵树种。

在景洪、西双版纳的深山密林中,生长着许多野生茶树。双江县勐库镇五家村邦马雪山的原始森林中,集中分布约800公顷野生古茶树,每隔5至10米,就有1棵高15米以上的野生古茶树生长。

澜沧县境内有树龄1000年左右的“过渡型茶树王”邦崴大茶树。景迈有明、清以来种植的栽培型千顷古茶园,还发现了树龄达800多年的栽培型“茶树王”,主干径达1米多。当地哈伲族茶农称其为“沙归八玛”,意为“名叫沙归的人栽种的大茶树”。

澜沧江以窄、急、险而著称,水力资源丰富,是横断山脉区重要河流,河床落差较大。

澜沧江下游为我国动、植物资源最丰富地区,堪称为我国宝贵的遗传基因库,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达千种。特有动物如长臂猿、亚洲象、孔雀等。

澜沧江整个流域已知鱼类多达近两千种,鱼类多样性在世界大江大河排名中名列第二,仅次于亚马孙河流域。这里淡水鱼类年捕获量很大,为世界上最大的内河淡水渔业。

澜沧江至湄公河丰富的鱼类资源中,包括目前已经高度濒危的鲶鱼、伊洛瓦底江豚,以及其他极具商业价值的常见鱼类,如倒刺鱼、淡水鲨、黄貂鱼、面瓜鱼、红尾巴鱼等。

除此之外,该流域还有其他丰富的水生物种,例如暹逻鳄、淡水龟、蚌类等,以及大量以鱼类为生的水鸟。

望天树是澜沧江边西双版纳特有的树种之一,仅分布在勐腊县的补蛙、景飘等地。望天树属龙脑香科,常绿高大乔木。因它长得挺拔笔直,高达七八十米,如利剑般直刺蓝天,有“林中巨人”、“林中王子”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