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母上起降的飞机
飞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尤其是在夜间或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是最困难的飞行技巧。以美国航空母舰为例子,降落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回归的飞机要进入环绕母舰的环型航线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地步。飞行员将放下起落架,襟翼与空气减速板,将捕捉钩伸出,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
在航空母舰的后部有4条拦截索。降落的飞行员必须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他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他挂上前两条,那么他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他挂上最后一条,那么他的下降角度太陡。
当飞机达到平衡时,在拦截索阻力的作用下,使飞机动能迅速下降,最多前冲60米至90米就能完全停滞下来。
飞行员会依照甲板上地勤人员的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并且离开降落区。在紧急情况下,比如飞机的挂钩损坏时,飞机无法使用拦阻索降落停下来,在甲板上可以拉起拦截网来协助飞机迫降。
在紧急情况下,尾部着舰钩放不下来,而机上燃油又已耗尽无法再复飞时,还可在降落区临时架设拦机网。拦机网高约4.5米,宽略大于拦阻索,由多股高强度尼龙带组成。飞机冲到网上之后,连机带网仅滑出40米至50米便会停止。当然,采用拦机网只是一种应急措施,因舰载机撞网后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美国航空母舰的拦截索缓冲器可使30吨重的舰载机以140节的速度着舰后滑跑91.5米停止。舰载机停下后,拦截索自动复位,迎接下一架着舰机的到来。
20世纪50年代以前,航空母舰由站在飞行甲板左端的着舰引导官双手持旗打信号指挥飞机着舰。但喷气式飞机上舰以后,这种方法已不适用。
1952年,英国海军中校格特哈特从女秘书对着镜子搽口红的动作中得到启发,设计出了早期的光学助降装置,也就是助降镜。它是一面大曲率反射镜,设在舰尾的灯光射向镜面再反射到空中,给飞行员提供一个光的下降坡面,飞行员沿着这个坡面并以飞机在镜中的位置修正误差,直至安全降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美国海军又研制出了全自动助降系统,它通过雷达测出飞机的实际位置,再根据航空母舰自身的运动,由航空母舰计算机得出飞机降落的正确位置,再在指令计算机中比较后发出误差信号,舰载机的自动驾驶仪依据信号修正误差,引导舰载机正确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