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中之花——羽毛球

羽毛球在国际上已有二百多年的“球龄”了。

早在 18 世纪以前,亚洲和欧洲就有了类似羽毛球的游戏。据说现代

类型的羽毛球运动,最初是英国人于 1800 年在印度浦那发起的。最早的球有些同中国的毽子相类似,所以当人们用木拍来回拍击像鸟一样的毽子时,曾称其为“毽子板”运动。此后,当地人用羽毛、软木制的球和穿弦的拍子在呈葫芦形的场地上进行游戏,又起名为“浦那”(印度的地名)。最后英国人将这项运动带回本国,在国内受到上流社会的重视。1873 年,在英国格罗斯特附近一位名叫鲍弗特的公爵,在他的伯明顿庄园举行了一次羽毛球表演赛。这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知道的最早的羽毛球表演赛,因而人们将格罗斯特的伯明顿庄园作为羽毛球运动的发源地, 并以庄园的名字“伯明顿”正式命名了这项运动。1890 年,羽毛球运动又从室外搬到了室内,场地也改成了长方形,记分办法也有改变,这就同现在开展的羽毛球运动十分相似了。到了 20 世纪初,羽毛球运动便发展到了美国、加拿大、丹麦、墨西哥、瑞典等国。20 世纪中叶,羽毛球运动又推广到了亚洲。由于这项运动能使人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又是一项比较文明、简便易学、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少皆宜的体育项目,所以深受人们的欢迎。到了本世纪中期,它已在世界上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开展。

现在,世界上最有权威,代表最高水准的比赛是个人项目的全英羽毛球冠军赛和团体项目的国际羽毛球锦标赛(男子为“汤姆斯杯”,女子为“尤伯杯”)。第 1 届全英羽毛球冠军赛于 1899 年 4 月 4 日在伦敦举行,是由刚成立不久的英国羽毛球协会发起的,每年举办一届。全英羽毛球冠军赛开始仅限于英国运动员参加,后来参加者越来越多,每次举行,门庭若市,像滚雪球似的,所以到了 1939 年时,除英国以外还有北欧一些国家参加,以后又进一步推向了全世界。现在这个举世公认的全英羽毛球冠军赛已由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所主持,每届都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选手参加。迄今为止共举办了 72 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断)。国际羽毛球锦标赛(“汤姆斯杯”),是国际羽联于 1948 年

开始举办的。奖杯是由一位名叫佐治·汤姆斯的男爵捐献的,高 71 厘米,

镀金,价值 1700 英磅,杯上有运动员的刻像,故取名“汤姆斯杯”。它每三年举行一次,先分为三个地区比赛,然后由各区冠军来决赛,迄今举办了 12 届。

在世界各国中,称羽毛球为“国球”的印度尼西亚可算是羽毛球开展最为普及的国家之一。早在 30 年代,这项运动从英国传入以后,一下子就为身材灵巧的印尼人民所接受。50 年代末,印尼的羽毛球水平已跻身于世界一流行列。1958 年,印尼队在新加坡举行的“汤姆斯杯”赛中, 一鸣惊人,以 5:4 击败四次蝉联冠军的马来西亚队,从此开创了一个新阶段。印尼队在以后的比赛中,稳坐宝座长达 7 届,直到第 12 届才为中国队所替代。同样,在全英羽毛球冠军赛中,自陈有福第一次为印尼夺得男子单打桂冠后,梁海量夺得过 8 次冠军,林水镜也夺得过 3 次;在男子双打比赛中,印尼选手风靡一时,真可谓人才济济。

羽毛球是 1920 年前后传入我国的。1953 年举行的第一次全国羽毛球

比赛,只有 5 个队 19 名选手参加。今天,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开展了这项运动。随着这项运动的普及,我国羽毛球水平也以跃进的姿态,迅速攀上了世界高峰。60 年代初期,以汤仙虎、侯加昌、陈玉娘、梁小牧为代表的中国羽毛球队在与当时世界冠军印尼队交锋时,四战四胜;在访欧比赛中与劲旅丹麦队、瑞典队对阵,又十战十捷,所向披靡,威震海外。只是当时由于我国还没有参加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所以,国外称中国队为“无冕之王”。到了 70 年代后期,我国羽坛又涌现出了一批虎虎有生气的新秀。1981 年,中国羽毛球在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联合会的第一次大型比赛——第 1 届世界运动会羽毛球比赛中,五个单项夺得四项冠军;1982 年,又在全英羽毛球冠军赛和“汤姆斯杯”赛中,奋力拼搏,捷报频传,为祖国、为人民争得了荣誉。

羽毛球重大国际赛事目前,世界上举行的一些重大比赛有: 全英羽毛球锦标赛

英国羽协在国际羽联成立之前,就举办了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每年一次,于 3 月份的最后一周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这是一次传统的又是非正式的世界羽毛球大赛,颇受国际羽坛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