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判断失误致使初战失利
1941年6月21日晚,古老的莫斯科城在经历了白昼的喧闹之后,已归于宁静,静得让人陶醉,让人流连,仲夏的莫斯科,夜色真美。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动了朱可夫,他预感到一种危险,他抓起话筒,声音有些颤抖,急切地说:“我是朱可夫,有什么新情况。”
一向沉稳的基辅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中将给他带来了坏消息。他说,一个德军司务长向苏军边防部队投诚,供称德军已开始进入出发地域,将在22日晨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
朱可夫立即将这一消息向铁木辛哥、斯大林作了汇报。斯大林沉默了一会,然后命令铁木辛哥、朱可夫、瓦图京立即到他那里去。朱可夫等人匆匆赶到克里姆林宫,接着政治局委员们也来了。
斯大林很忧虑,在桌旁踱来踱去。他问:“我们该怎么办?”没有人应声。“应该立即命令边境各军区所有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铁木辛哥打破令人窒息的寂静,轻声对斯大林说。“把命令读一下。”斯大林说。朱可夫把在总参谋部拟订的命令草稿读了一遍。他强调说:“必须根据既定地击退敌人任何进攻的作战计划采取坚决行动。”
这时,斯大林有点不耐烦地打断朱可夫的话说:“现在下达这样的训令太早,也许问题还可以和平解决。应该下达一个简短的训令,指出进攻可能从德军的挑衅行动开始。边境各军区的部队决不要上挑衅的当,以免引起麻烦。”
朱可夫立即叫来第一副总参谋长瓦图京,两人根据斯大林的指示迅速拟定了一份国防人民委员的命令草稿,即第一号命令,然后回到斯大林办公室。斯大林详细阅读了命令草案,并作了一些修改。命令全文如下:
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敖德萨军区军事委员会:
抄送:海军人民委员会。1941年6月21日到23日德国可能在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敖德萨军区正面实施突然袭击。袭击可能从挑衅行动开始。
我军的任务是:不受任何挑衅行动的影响,以免使问题复杂化。与此同时,列宁格勒、波罗的海沿岸、西部、基辅、敖德萨各军区部队进入一级战斗准备,以防德军或其盟军可能的突然袭击。
命令:1941年6月21日夜间,隐蔽占领国境筑垒地域各发射点;1941年6月22日拂晓前,将全部飞机、包括陆军航空兵的飞机,分散到各野战机场,并加以周密伪装;所有部队进入战斗准备,军队应分散、伪装;防空部队不待补充兵营到达,立即进入战斗准备。城市和目标地区应采取灯火管制的一切措施;在没有特别命令的情况下,不得采取任何其他措施。
铁木辛哥、朱可夫等人怀着不安的心情离开克里姆林宫以后,回到国防人民委员会的办公室里。斯大林在朱可夫等人走后自言自语地说:“我想这是希特勒的挑衅,难道他真的敢发动对苏战争?”
斯大林望着寂静无人的大街有些出神。他绝没有想到,德国的飞机已经侵入苏联的领空轰炸苏联的城市和机场,法西斯的坦克正隆隆开向苏联边境,希特勒的将领们正越来越频繁地看着自己的手表,表盘上的指针正一分一分地向发起进攻的决定性时刻逼近。
6月22日3时许,德军出动约2000架飞机,突然袭击苏联西部66个机场以及其他军事基地、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并以数千门火炮猛烈轰击苏联西部边境地区,揭开了“巴巴罗萨”行动的序幕。
德军选择6月22日作为进攻苏联的发起日,是经过精心计算的。
首先,这一天是星期天,苏军的大部分军官都去度假了,只有一小部分军官留在岗位值班;其次,这一天恰好是夏至后的最后一天,昼长夜短,在战役的最初日子里,德军一天可以战斗18个小时,这对于迅速取得对苏战争的胜利是极为有利的。
德军进攻的具体时间也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德军在确定具体进攻的时间时有几种不同的意见,德军陆军总司令部一向奉行传统的军事理论,认为德军进攻的时间应定在6月22日清晨,也就是在拂晓发起进攻。
德国空军总司令部却坚决反对陆军的观点。空军将领们认为,参加第一波攻击的大约900架飞机在黑夜中无法找到目标。
如果陆军在拂晓时分发起进攻,空军的飞机从前沿和内地,顶多能够与地面部队同时越过边境,此后平均还要飞30分钟才能对苏联机场实施攻击,这就给苏联空军大约30分钟的预警时间,这样德国空军将无法实现将苏联飞机消灭在地面上的任务,这对“巴巴罗萨”计划追求的突然性是十分不利的。
两种意见各执一词,最后陆军的观点略占上风。
4时30分,德军北方、中央和南方3个集团军群共152个师以装甲摩托化部队为先导,在空降兵部队的配合下,从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一线约1500公里宽的正面上,分北、中、南三路向苏联发动全线进攻。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在处事谨慎、行动保守的勒布元帅指挥下,以第四装甲集群为中路,第十八和第十六集团军为左右两翼,由第一航空队支援,自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以东地域向陶格夫匹尔斯、普斯科夫、列宁格勒总方向实施进攻,企图消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苏军集团,占领那里的港口和海军基地,攻取列宁格勒,与芬军会师。
中央集团军担任主攻任务,辖第四、第九集团军和第三、第四装甲集群,第二航空队担任支援任务,由在西线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博克元帅指挥,德国装甲兵的缔造者古德里安担任先锋。中央集团军的任务是由东普鲁士的苏瓦乌基地域和波兰的华沙地域向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明斯克方向实施钳形突击,围歼苏军西方面军主力,尔后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发展进攻。
南方集团军群辖第六、第十七、第十一集团军和第一装甲集群,第四航空队进行空中支援,由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其任务是:左路从波兰的卢布林地域向基辅方向和第聂伯河下游实施突击,通过迂回包围阻止苏军退过第聂伯河;右路从罗马尼亚向第聂伯河下游发起进攻。
忙了一夜的斯大林正准备睡一会儿,感觉有人在轻轻地敲门。斯大林心里一阵发紧,已经是6月22日凌晨4时,还从来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把自己叫醒。难道德国真的向苏联进攻了?
斯大林裹紧睡衣走了出来,卫队长有些不安地报告说:“朱可夫大将有急事向您请示,请您接电话。”
斯大林走到电话机旁,拿起电话。
朱可夫语言急促,简明扼要地向斯大林报告了德国空袭的情况,他说:德国的飞机空袭了基辅、明斯克、塞瓦斯托波尔以及其他一些城市。
斯大林发出了急促的呼吸声。这太出乎他的意料了。斯大林还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希特勒在他60岁生日时发来的贺电,贺电说:
约瑟夫·斯大林先生:在你60寿辰之际,请接受我最衷心的祝贺,并为此表达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长寿,祝友好的苏联各族人民前程似锦。
斯大林默不做声。朱可夫又急切地说:“斯大林同志,您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斯大林惊了一下,迟疑了一下,然后用嘶哑的嗓音说:“你让铁木辛哥他们到克里姆林宫来吧,然后告诉波斯克列贝舍夫,让他把政治局的全体委员都叫来。”
斯大林放下话筒,在桌边呆呆地站了一分钟。希特勒怎么敢同时在两线作战?他简直是一个疯子!应该再与柏林方面联系一下。
这时政治局委员们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进来了。朱可夫、铁木辛哥跟在后面。此时,斯大林脸色苍白,手里拿着装满烟丝的烟斗,默默地坐在桌旁,他吩咐了一句:“同德国大使联系一下吧!”
莫洛托夫很自觉地出去了。屋子里一片寂静,只听见人们的呼吸声。在座的除朱可夫、铁木辛哥外,还有安德烈耶夫、卡冈诺维奇、米高扬、加里宁、贝利亚、马林科夫等人。
过了不一会儿,莫洛托夫走了进来。斯大林与他的同事们紧张地看着莫洛托夫,希望从他那里能得到好消息。莫洛托夫回到自己的座位前,用有些沙哑的声音轻声说道:“舒伦堡通知我们,德国政府为了预先防止俄国人正在准备的进攻,向我们开战了。”
房子里静悄悄的,除了人们的呼吸声外,一点声音也没有,就连一根针掉到地上也能听见。
这时铁木辛哥打破沉默,轻声问斯大林:“斯大林同志,我们是不是立即分析一下当前的局势?”
斯大林答应说:“谈谈当前的情况吧!”
第一副总参谋长瓦图京中将走了进来。但是他并没有带来多少新的消息,他说:“边境的情况尚不十分清楚,就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德国的大部队在猛烈炮火和飞机的掩护下,已经在西部和西北部许多地区越过边界,侵入我国,至于双方的伤亡情况目前尚不清楚。”
朱可夫补充说:“应该集中西部所有的兵力猛烈还击德军的进攻,制止他们的进攻。”
铁木辛哥进一步补充说:“应该以还击敌人的打击,不是制止,而是歼灭!”
斯大林说了一句:“就照此下命令吧!”
6月22日7时15分,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向各军区发出了第二号命令。命令要求各部队使用一切力量及手段进攻德军并将其歼灭在边境地区,轰炸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要以强大打击将德空军消灭在机场上并轰炸其地面部队的主要集团。航空兵应深入德国领土100至150公里实施打击。
很显然,苏军的意图是顶住德军的进攻,并迅速将战火推向德国。
结果,许多师只是在德军轰炸和炮击后才紧急动员起来,一些部队和兵团尚没有到达指定地域,就在途中遭遇了德军的坦克部队,被迫在行进中投入战斗。
第二道命令由于通讯设施遭到德军的破坏,各军区和各集团军没能迅速接到命令,而且接到命令的部队也无法按照命令的要求去执行。苏军在德军的突然袭击下,陷入一片混乱。溃散的苏军与连绵不断的难民群混在一起,局势十分混乱。
斯大林焦虑不安地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他不知道德军统帅部会不惜一切代价,不顾在他们的身后留下多少苏军,径直地向苏联纵深挺进。
战争已经烧向苏联领土,必须将这一消息告诉苏联人民。由谁来把德军进攻苏联的消息告诉人民呢?大家很自然地想到了斯大林,可是斯大林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
斯大林为什么会拒绝呢?
在苏联历史上曾流传着一种观点,认为斯大林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心灰意冷,他不知道对人民说什么好,因为他一直在告诉人民不会发生战争,即使发生战争,敌人也将在他自己的领土上被粉碎等。而现在,必须承认苏联正在遭受失败。
其实,这一说法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因为在决定发表讲话时是在清晨,那时在莫斯科还没有人知道苏军在初期的战斗中遭受了失败,因此斯大林不愿发表讲话,并不完全是因为这一点,更大的可能性是此时斯大林还不知道边境上的事将如何发展。他不愿意在局势不明时轻易向人民说什么,因为这样有可能动摇他的威信,他不愿为此去冒无谓的风险。
22日清晨,斯大林还没有听到胜利的战报,但是他心中还是坚信,两三周之后他将惩罚希特勒的背信弃义,到那时他才会出面向人民宣布,我们打败了背信弃义者的无耻进攻。
中午12时整,莫洛托夫遵照斯大林的指示,发表了广播讲话。
今天早晨4点,德国军队未向苏联政府提出任何口实,未经宣战就对我国发动了进攻,在许多地方侵入了我国国境,派出飞机轰炸了我们的城市,我国人民面对凶恶敌人的进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们的人民用卫国战争回敬了拿破仑的进攻并使他遭到失败。
现在我们面对着凶恶的希特勒分子发动的反对我国的新的进军,红军和全体人民一定要把保卫祖国,保卫幸福,保卫自由的胜利的卫国战争进行到底。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必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斯大林焦急地在等待着前线的消息,他不断询问铁木辛哥、朱可夫和瓦图京,要求得到边境战况和第二号命令执行的情况。
斯大林不时地问:“你们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把边境的战斗情况清清楚楚地报告上来?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西南方面军基尔波诺斯、西北方面军司令库兹涅佐夫都在干什么?总参谋部在干什么?现在战斗到底在什么地方进行?敌人在哪里?”
情况不明使斯大林的情绪十分压抑,他再也不能等待了,他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最终决定,派人到前线实地了解一下战斗情况。
13时,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各个方面军司令员缺乏足够的作战指挥经验,看来有点慌。因此决定紧急派遣大本营有权威的代表到西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去。去巴甫洛夫处的是沙波什尼科夫和库利克,去基尔波诺斯处的是朱可夫。现在就立即出发,乘飞机去。”总参谋长朱可夫问了一句:“在目前复杂情况下,有谁来领导总参谋部呢?”斯大林答道:“把瓦图京留下,我们这里还可以对付。”
斯大林终于等来了消息。据有关消息说,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德军的进攻已被击退。铁木辛哥立即发布了第三号命令。
命令要求:
西北方面军及西方面军应采取集中突击的办法包围并歼灭敌苏瓦乌基集团,至24日黄昏时占领该地区。
西南方面军应以若干机械化军和全部空军,以及第五、第六集团军其他部队的集中而强大的突击包围并歼灭在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及布罗德方向上进攻的德军集团。
至6月24日黄昏时占领卢布林地区。
斯大林补充说:“在从波罗的海直至与匈牙利接壤的国境线上,我允许越过国境线,可不受国境线的限制。”
但是,这些命令要么是根本就没有送达,要么是难以执行,要么是无力执行,要么是在执行中遭受惨败。
完全没有准备的苏军在德军的突然打击下,损失惨重,仅战争第一天,苏军就损失飞机约1200架,其中800余架被击毁在机场上,德国空军成功地夺取了制空权。
德军的装甲、摩托化部队也迅速突破苏军防线,向前推进了50公里至60公里,边境地区的军用仓库、储备的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几乎全部落入德军之手。
西方面军损失最为严重。西方面军的兵力集中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该突出部是一个凸向波兰的弧形区域。
西方面军把3个集团军一线部署在突出部的北、西、南三个方向,北边是库兹涅佐夫指挥的第三集团军,中间是戈卢别夫指挥的第十集团军,南边是科罗布科夫指挥的第四集团军。3个集团军孤零零地部署在突出部,就像并肩排列在德军张开的大口中,德军只要上下一合牙,就能把他们吃掉。
博克将自己的部队分成两路,像铁钳一样从突出部的南北两翼夹向苏军集团,没有任何准备的苏军很快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局面,仅战争第一天,博克的中央集团军就将苏军的3万余人重重包围,第四天就攻到了苏联西部重镇明斯克。
听到这一消息,斯大林大发雷霆。德军在几天内就逼近了明斯克,如果不迅速堵住它的进攻,德军将很快突入斯摩棱斯克,直接威胁苏联的首都莫斯科。看来,德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不是自己预想的西南方向,而是最直接、能给苏联带来最大威胁的正西方向,必须加强对这一方向的指导。
他迅速打电话给正在西南方面军的朱可夫,急切地说:“西方面军形势严重,敌人逼近了明斯克。我不明白巴甫洛夫是怎么了?库利克元帅在哪里?沙波什尼科夫在这关键时刻又生病了,你能不能马上飞到莫斯科来!”
6月26日深夜,朱可夫急匆匆赶回莫斯科,从飞机场直接来到斯大林的办公室。当他走进斯大林办公室时,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第一副总参谋长瓦图京正笔直地站在斯大林的身旁,他们脸色苍白,面容消瘦,眼睛布满血丝。
朱可夫认为,现在西方面军的形势极为严重,单靠它本身的力量已经无法挡住德军的进攻,必须调集新的部队,加强那里的防御。
铁木辛哥、瓦图京表示同意朱可夫的分析。最后,他们决定:立即组织第十三、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二集团军,在西维德纳—波洛茨克—维捷布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一线占领防御,并使用统帅部预备队的第二十四和第二十五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戈梅利一线建立第二道防线,同时迅速在莫斯科组建两三个集团军。目的是,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建立纵深梯次防御,疲惫德军,将其阻止在某一区域,然后伺机反攻。斯大林批准了这一建议。
但是,气势正盛的德军并没有给苏军以喘息之机。
6月28日,德军装甲部队攻占明斯克,封闭了对苏军西方面军的大包围圈。同日,随后跟进的德军第四、第九集团军在比亚韦斯托克以东地域会合,完成了对苏军的近距离合围,将比亚韦斯托克小包围圈同东部的新格鲁多克大包围圈完全分割开来,苏军损失惨重。
斯大林听到这一消息,再也忍耐不住自己的愤怒。一个方面军司令怎么在一个星期之内把什么都丢得干干净净呢?当初自己任命巴甫洛夫为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员时,巴甫洛夫给自己的印象不错,他在报告时条理清楚,显得老成持重,很有信心。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战争、中东铁路之战、支援过西班牙国内战争,并且由于战功卓著,而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后来又参加过苏芬战争,应该说是久经沙场了。
唯一不足的是他还缺乏统帅大部队的经验和智慧,对错综复杂的环境还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
实际上,斯大林在极度缺乏高级指挥员的时代,提拔巴甫洛夫没有错。巴甫洛夫富有爱国精神、大胆、英勇、敬业,他在战争威胁面前,曾有一定的警惕。
巴甫洛夫从1940年8月起,举行过5次集团军级的野战演习,1次集团军级的指挥员和司令部就地作战演习,5次军级的作战演习,1次方面军级的演习,1次有两个坦克军参加的无线电演习,2次师级和1次军级操练。
他仔细地注视着敌军的部署情况,一再向国防人民委员会提出将军区部队由纵深调至边境地区。巴甫洛夫知道德国人准备发动突然袭击,所以请求允许进驻国境沿线的野战工事,但是他的请求没有得到国防人民委员会的允许,他们害怕这样会招来德国人的进攻。
斯大林没有去想这些,也没有去想西方面军面临的是数倍的德军,更没有去想由于自己的失误,使西方面军的部队在战争爆发时,军区还在进行整编,5个坦克军、1个空降军、3个反坦克旅都没有组建完毕,物资装备都不齐全。斯大林唯一想起的是,巴甫洛夫的西方面军在连连打败仗。
斯大林呆呆地站在窗前,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莫斯科的夜色。他不由得想起图哈切夫斯基以前给自己写的一封信,其中一段话还记得很清楚:“未来的战争将是发动机的战争。装甲坦克部队的集中可以形成强大的突击拳头,要抗御他们是很不容易的。”
他设想如果让图哈切夫斯基处在巴甫洛夫的位置,也许很多事情就会是另一番景象。看来,现在要扭转不利局面,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撤换军事长官,加强对军队的指挥,改变目前的混乱局面。
6月30日,斯大林打电话给总参谋长朱可夫,命令召回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宣布解除他的职务,由铁木辛哥接任他的职务。
与巴甫洛夫一起被解除职务的还有方面军参谋长克利莫夫斯基赫少将、方面军通讯主任格里戈里耶夫少将、第四集团军司令员科罗布科夫少将。不久,这些人立即被送交军事法庭,以叛国罪、渎职罪判处死刑,并没收全部个人财产。
在西北方向组织防御的是西北方面军的第八、第一和第二十七集团军,共有44万人,库兹涅佐夫任司令员。西北方面军与防守列宁格勒的北方面军合作,由伏罗希洛夫元帅统一指挥。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防守苏联十月革命的摇篮、有苏联第二首都之称的列宁格勒。
德军的攻势十分凌厉,很快占领了维尔纽斯、陶格夫匹尔斯、里加。斯大林再也按捺不住对库兹涅佐夫的失望,他决定改组西北方面军,撤销库兹涅佐夫上将司令员的职务,由原第八集团军司令索宾尼科夫少将接任,瓦图京中将任参谋长。
但是,仓促改组的班子一时无法扭转被动局面,德军就像潮水一样继续向苏军冲来,处于被动之中的苏军不仅没有还手之力,更没有招架之功。集团军在宽大的正面上作战,又没有建立纵深梯次防御所需的兵力兵器,预备队又没能及时赶到。
结果,德军从行进间占领了普斯科夫城,打开了通往列宁格勒的最后一道门户。
西南方向的情况尽管比前面两个方向要好些,但是也不妙。至7月初,德军在南翼推进了300至350公里,苏军在南翼共死约17.2万人,伤6.9万人,平均每天死伤1.6万人。
这样,在短短的3个星期,苏军就后退了300至600公里,德军占领了拉脱维亚、立陶宛全境、白苏联大部、乌克兰和摩尔达维亚的部分领土,并进入苏联联邦西部,进抵列宁格勒接近地,威胁到斯摩棱斯克和基辅。苏军死58万余人,伤10余万人,并损失了大量物资装备。
苏联曾竭力掩盖自己的失利,随着岁月的流逝和苏联的解体,苏军严重失利的原因逐步浮出水面。从总体上看,苏军在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苏德战争爆发时间判断失误是造成苏军失利的首要原因。前苏军总参军事学院院长伊万诺夫大将认为,时间判断失误对苏军的初期失利起了决定性的影响。朱可夫元帅也曾指出:“对时间判断错误这个消极因素,作用虽然逐渐减弱,但极大地增强了德军客观上的优势,加强了他们暂时的优势,造成了我们在战争初期的严重情况。”
譬如,由于通信指挥系统尚未做好迎战的准备,结果到6月21日向西部边境军区下达进入一级战备的命令时,朱可夫、铁木辛哥从21日17时左右开始,直至22日零时30分才下达完毕,历时7个半小时。
战争开始后,由于有线通信遭受严重破坏,大部分部队又没有无线电通信工具,上下左右之间的联系十分困难,各部队各自为战,局势一片混乱。统帅部不得不根据主观意志定下决心,这种状况又进一步加剧了混乱。
国防人民委员会和总参谋部的组织体制也不符合战时要求,因而不得不加以改组。结果造成大规模的人事变动。仅以总参谋部为例,六七月间变动了393人,而且主要是领导干部。
作为军队大脑的总参谋部,在战事紧急的情况下做如此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是对苏德战争初期战法判断失误。苏联对德国侵略是有一定警惕的,但对德国一下子投入规模如此巨大的兵力实施首次突击却没有料到,认为两军将先在边境交战,然后才会投入主力作战。
这样苏军在防御时缺乏纵深梯次防御,兵力部署主要在国境一线上。苏军准备在边境交战后才进行全面动员,集中和展开主力准备决战,这大大延误了战机,丧失了御敌良机。
加上战前制订的作战计划以及部队的部署、边境筑垒工事的构筑、仓库和作战物资的配置都深受御敌于国门之外和对战争初期认识的影响。
战前苏军总参谋部提出并几经修订的作战计划,始终把以强大的反击将战斗行动迅速推到德领土上去视为主导思想,计划根本没有考虑在德军大规模进攻下的防御问题,更不要说必要的退却了。
在军队的部署上,担任掩护的第一梯队只有少数部队配置在国境线上,大部分军队驻在离边境8至20公里或更远的营房里。而预备队又分布在离边境不远的地区,根本没有考虑纵深防御、物质技术器材的储备点,机场也是从便于部队反击考虑的,大多配置在离边境近的地域。因此,战争爆发后,在德军强大炮火和航空火力的突击下损失惨重。
斯大林对德军主突方向判断失误与西方面军的失利也密切相关。
战前,斯大林认为,德军未来对苏作战的主要突击方向将在西南方向,因为在他看来,苏德战争将是一场长期的大规模战争。
斯大林在与朱可夫谈及苏德战争时多次说:
德国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国家,他们如果没有乌克兰的石油等资源,德国法西斯是不可能进行长期的、大规模战争的。
斯大林的这一分析从战略的角度看是有道理的,但是他没有充分估计到希特勒为了避免战争长期化,而采取“闪击战”战略。希特勒的企图是以己之长,击苏之短,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速战速决。
当然,从客观上看,还有两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一是斯大林曾是苏联国内战争时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军事委员会委员,对粮食和煤对苏维埃共和国的重要性有着特殊的感情。
二是在斯大林智囊团的构成中,基辅特别军区的比重很大。在战争前夕,在总参谋部的主要职位上大部分是从基辅特别军区提拔上来的,如铁木辛哥、朱可夫、瓦图京,他们与斯大林一样“在某种程度上都认为西南方向是首要的”。
而事实上,德国陆军认为,“向莫斯科总方向进攻,成功的机会最大”,因为一旦德军在西方向的首次突击成功,苏军必将集中主力于该方向以保卫莫斯科。这样可以置乌克兰的苏军于不利地位。
由于错误地认为德军的主突方向将在西南方向,苏联制订作战计划时,很自然地把西南方向作为苏军防御的重点。苏军在这里部署了90个师共86万人,占西部边境各军区总兵力的47%。
其结果是,苏联的西方面军不得不抗击几倍于己的德军的突击,从而陷入极为不利的地位,而到苏军察觉时,又不得不把早先集中在乌克兰和后来调往那里的第十九集团军全部、第十六集团军的大部转移到西部方向,编入西方面军,从行进间进入交战。
在战争初期,苏军的许多部队就这样不是在与德军作战,而是在忙于调整部署,这大大削弱了这些部队的战斗力,丧失了歼敌的良机。
肃反扩大化给人们内心造成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惯性力,是苏联不能扭转错误政策的重要因素。虽然到1938年秋,肃反扩大化有所收敛,一部分被捕的指挥员被放了出来,而且重新担任了领导职务。但是,即使至1940年和1941年,怀疑、告发之风仍十分盛行。
战前不久,塔斯社公布了一则备忘录,对那些听信所谓德国对苏联怀有敌意的谣言的人又指责、又威胁,红军空军司令员雷恰戈夫和防空司令员什捷尔尼都是在那时被捕和被杀的,至战争爆发,副国防人民委员梅列茨科夫还遭到逮捕。
苏德战争爆发前的这种气氛是致命的。特别是在判明德军入侵、德军主要突击方向和未来作战特点等事关全局的问题上,人们或是唯命是从,或是规避卸责。
从大量的材料看,铁木辛哥、朱可夫等一批造诣很深的行家,通过分析大量的情报,对苏军所面临的大规模的突然袭击的严重威胁,以及未来作战样式是有一些正确判断的。但是他们无法向斯大林说明这一点,也无权采取应有的措施防止这种危险造成危害。
1941年6月13日,铁木辛哥与朱可夫打电话给斯大林,要求批准下令边境军区部队进入战斗准备,并根据掩护计划展开第一梯队,斯大林一句“不能完全相信侦察”就把一切都挡回去了。让人压抑的氛围是无形的,这对初战的失利也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