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实施
- 神州大地响彻一句满含深情的呼唤:“关注西部,关注在贫苦和干旱中煎熬的西部母亲!”
- 老百姓很实在地说:“妇联办的都是实事、好事,都像你们这么干,我们就不愁没有好日子过。”
- 陡坡村村支书徐文魁说:“啥叫共产党、解放军?共产党和解放军,就是自己喝着苦水、给我们送来甜水的人啊!”
人大会堂举行捐赠仪式
2000年12月1日9时30分,“情系西部·共享母爱”世纪爱心行动捐赠仪式,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隆重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华福周、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莫文秀,各有关部委领导、中央直属机关、国家机关代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部分“爱心城市”的代表、认捐企业代表、部分捐款个人,出席了这次捐赠仪式。
莫文秀主持了当天的捐赠仪式。彭佩云在会上做了讲话。
在捐赠仪式上,中央直属机关、国家机关,徐州、珠海、福州、长沙、哈尔滨等12座“爱心城市”,以及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等10多家企业,纷纷向这次活动捐款,总计捐款1545万元人民币。
“情系西部·共享母爱”世纪爱心行动这一公益活动,自开展之后,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地参与到这次行动中来,他们中有年已古稀的老人,有幼儿园的孩子,有尚在读书的大学生,也有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
有的在汇款单上不留名,有的把钱送到,立刻就走。著名的拥军模范,江苏徐州的庄印芳大娘,专程从徐州赶来,送来了两万元钱。
截止2000年底,“情系西部·共享母爱”世纪爱心行动组委会,共收到社会各界的捐款3000多万元。
在捐赠仪式上,水利部农水司的领导、部分认捐企业的代表,也相继做了发言。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西部广大地区,特别是甘肃的陇中、陇东、宁夏西海固和陕北一带,成为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这些地区年平均降雨量3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500毫米至2000毫米。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冯广志说:
没到过西北干旱地区的人,是很难体会和想象吃水难会难到什么程度的。
在这里,人们常说:
洪水一条线,干旱一大片。
相比之下,干旱的危害更深重、更长远。
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的疾苦,把解决群众饮水困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
同时,带领西部人民,因地制宜,开展了拦蓄地表水、改良劣质水、兴建饮水工程等一系列抗旱救助活动。
在甘肃,各级党委和政府推出了帮助每户农户建造一个100平方米的集雨场,两眼集雨窑、一亩庭院经济的“121工程”;陕西推出“甘露工程”;
在宁夏,推出了“生命工程”等,各级党委和政府帮助解决了1000多万群众饮水、用水,使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但是,由于受旱面广,加之农户居住分散,西部地区仍有1300万人严重缺水,其中,约有50万户家庭,近300万人饮水严重短缺。
因为缺水,导致卫生条件恶劣,妇科疾病很常见,威胁着这些地区的母亲和儿童的生存。
能喝上一口干净的水,能给孩子洗个澡,就成了西部严重缺水地区贫困母亲的一个愿望。
建一眼水窑需要1000元,而1000元对于西部边远地区缺水的贫困家庭来说,是根本无力承担的。
一眼水窑可集雨水36立方米,一般一个农户能建设两眼水窑,就可以基本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同时还可以解决浇地。
按照一个家庭两眼水窑计算,50多万户家庭,就需要10亿元。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如果仅靠政府拨款,很难一下子解决西部干旱地区散居农户的缺水问题。因此,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形式,多方筹集资金,联手扶助。
为最大限度地发动国内外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各界爱心人士,关注西部、关爱母亲,为西部因严重缺水而导致贫困的母亲和儿童,捐建“大地之爱·母亲水窖”,政府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母亲水窖”工程顺利开展。
人大会堂举行义演活动
为进一步改善西部干旱贫困地区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全国妇联、北京市政府、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情系西部·共享母爱”世纪爱心义演活动。
义演活动力求通过群团组织、人民政府、传媒机构各扬其长,联动为民办实事的公益事业运行模式,在世纪之交,面向全社会构筑一座“展示爱心、呼唤爱心、奉献爱心、答谢爱心”的爱心大平台。
由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流动,妇女成为西部贫困干旱地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她们不得不每日往返几公里、10多公里山路,找回生命之水。
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制定之时,为了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妇联提出号召:
举全国妇女之力,建西部美好家园。
这一号召的提出,是为了帮助西部贫困干旱地区的妇女和群众,解决饮水的实际困难。
在2000年12月26日晚,人民大会堂成为万众瞩目的地方。
此时,在宏伟的人民大会堂里,一片灯火辉煌,来自全球华人地区的社会名流、慈善人士、演艺界、体育界明星,济济一堂。
这里,此时正举行一场名为“情系西部·共享母爱”的大型义演活动。
在电视机前的全国亿万观众的关注下,在西部同胞们满含热泪的目光中,一笔笔沉甸甸的善款,一颗颗炽热的爱人之心在此汇聚。
同时,也带着全国人民,对西部母亲的问候和关怀,从晚会的现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从世界各地,汇集而来。
就在那一刻,血浓于水,互助互爱,扶危济困,饮水思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次绽放出眩目夺人的光芒。
在募捐活动中,完美公司带头捐赠了100万现金,资助西部山区建造水窖,并捐赠50万元日常用品给山区人民。
就在那一刻,神州大地响彻着一句满含深情的呼唤:
关注西部,关注在贫苦和干旱中煎熬的西部母亲!
此次义演活动,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爱心盛会,是千年一回的世纪爱心人士大聚会,用实际行动支援爱心的晚会。
通过爱心人士的聚会,影响动员各级组织、各界人士,对公益事业进一步予以关心和支持,合奏“共建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的大乐章。
在这一次规模空前的募捐活动中,集体捐款有727笔。其中,捐款超过200万元的单位,就有20多个。个人捐款1300多人次,共募集资金1.16亿元,全部用于“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专项基金。
这是一串激动人心的数字,这更是一个爱心谱写成的奇迹。
在这次公益活动举行一个多月之后,在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全力推动,以及周密的规划下,“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在祖国辽阔的西部大地,拉开了序幕。
而此时,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正好来临。
会宁妇联深入村社抓水窖
会宁县是甘肃省使用“母亲水窖”项目资金最多、覆盖面最广、受益人群最大的县区。
实施水窖项目的乡镇,都是会宁县最干旱、最贫困、最边远的山区乡镇,分布的地域辽阔,山大沟深、交通十分不便,条件极为艰苦。
水窖项目从启动到竣工,需3个月的时间,要经过考察定点、宣传动员、技术培训、检查督促、验收等环节。
实施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整个过程就像一场激烈的循环赛。
为了打好这场硬仗,会宁县妇联主席梁贵荣,率领县妇联一班人,深入到村社。她们既是宣传员、战斗员,又是指挥员、技术员。
妇联的工作人员,常常每天步行30多公里山路,有的腿肿了、脚破了,有的还带病坚持工作。
梁贵荣带头亲临一线。她踏遍了124个项目社的沟沟坎坎,与近2000户农户,进行面对面地交谈和指导。
梁贵荣经历了培训中,三伏天的烈日暴晒。也经历了检查验收时,大雪封山,坡陡路滑的恐惧。她更多次带病坚持工作。
在2006年8月,由于长期的奔波劳碌,梁贵荣身体过度劳累,因而造成腰椎受伤,疼痛难忍。但是,梁贵荣却仍然坚守岗位,带病进村入户,指导“母亲水窖”建设的工作。
待两天后,由于疼痛加剧,梁贵荣不得不去医院接受检查,医生确诊为腰椎骨节严重错位。
经过医生医治复位后,梁贵荣一天也没有休息,她随即又登上车,赶赴施工现场。
在2007年10月,在项目验收中,由于天气突变,致使梁贵荣身体极为不适,上吐下泻,体力严重透支,精神状态特别差。
但是,梁贵荣不顾同事们的劝阻,依然带病进行项目验收。实在挺不住了,她才在农户的家中,休息了两个小时。之后,梁贵荣又继续坚持工作。
在实施“母亲水窖”这一艰巨的工程时,许多像梁贵荣这样的基层妇联领导干部,身体力行,鞠躬尽瘁,把工作抓到实处,落到实处,使水窖工程得以顺利圆满的完成。
在那流动的清澈的水滴中,无不拥有着千万妇联干部的心血和汗滴。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大地母亲的大爱之歌。
金银村欢迎项目验收组
在2002年底,妇联的“母亲水窖”项目验收组,来到了重庆开县梓潼乡金银村。
这一天,全村群众敲锣打鼓,来到村口迎接项目验收组的到来。
孩子们舞动着手中的彩旗,放起了鞭炮。村里的姐妹们,亲热地围住妇联干部们,硬是往她们兜里塞自家种的柑桔。
还有许多村民,一定要把“恩人”往屋里请。她们一边拽着恩人的胳膊,一边说道:“家里煮好了稀饭,等着你们吃呢,现在有水了呀!”
贵州德江煎茶镇村民,在写给全国妇联的致谢信中,这样写道:
母亲水窖使大家喝上了卫生水,昔日吃泥巴水的日子过去了,从此不再受挑水和吃水难的苦了!
幸福不忘妇联爱,喝水不忘挖井人!
在2008年10月初,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服务志愿者协会,捐资修建的100眼母亲水窖,在甘肃肃南县祁丰藏族乡全部完工。
从此,祁丰藏族乡的群众和牲畜,告别了饮水艰难的历史。
肃南县祁丰藏族乡,地处河西走廊西端,这里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群众和牲畜饮水十分困难。
为解决该乡饮水困难的问题,在2008年,肃南县妇联,为祁丰乡争取到了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服务志愿者协会,捐助10万元建设的100眼“母亲水窖”工程。
在同年的5月初,水窖分别在祁丰藏族乡甘坝口、观山、文殊、珠龙关等10个村,开始动工修建。
项目自建设之后,县乡妇联坚持“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的原则,高标准,严要求,力求把捐助者的关爱落到实处。
水窖全部竣工后,顺利地经过了项目组的验收。
水窖的建成,有效地解决了祁丰乡当时的100户372人,以及3.1万头牲畜冬季的饮水问题,大大降低了妇女的劳动强度,对减少项目区水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专家进行水窖工程评估
一眼“母亲水窖”,可以解决一户家庭的饮用水;三、五眼“母亲水窖”,可以解决一户家庭的生产用水;而千万眼“母亲水窖”,则可以让西部的千家万户,走进希望的绿洲。
为西部妇女的救助需求和社会各界的捐助,搭建爱心平台,从而切实改善西部干旱地区,妇女及家庭的生存生产条件,是实施“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的初衷。
从2000之后,在两年多的工程实施过程中,人们欣慰地看到:
从甘肃到重庆,从陕北到青海,从宁夏到内蒙……在广袤的中国西部大地,一眼眼以“母亲水窖”命名的集雨节灌窖,在黄沙旱土中,矗立而起。
“母亲水窖”留住的,不仅仅是一滴滴的雨水,更是留住了乡亲们心中,对生命的渴求和期待。
由于修建了“母亲水窖”,从而远离了缺水干旱的威胁,西部大地上数以十万计的家庭,生活状况和生产条件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在“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的拉动下,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相关项目在内的综合扶贫、立体扶贫规划,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母亲水窖”为无数饱受干旱折磨的母亲,为千千万万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家庭,蓄积了丰足的雨水,送去了炽热的爱心,也带来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虽然实施的时间只有两年,但着眼于西部妇女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母亲水窖”工程,已显示出深远的影响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在2003年初,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共同完成了该工程的项目评估。
《评估报告》中指出:
“母亲水窖”项目的实施,使西部妇女在相当大程度上得以平等地共享水资源,作为发展基础条件的生存权利得到了相应的保障;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开始觉醒,所获得的相对丰富的水资源更是直接促进了其健康状况的好转。
水窖项目的实施,使西部农村妇女摆脱了水资源匮乏所带来的生活和生产上的诸多限制,使她们有条件有时间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多种经营,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还使广大西部妇女的发展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推动她们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自觉参与社会发展,在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争取自主、平等、幸福的生活。
在“母亲水窖”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拉近了与普通百姓的情感距离;妇联组织实施项目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妇联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切实的锻炼,妇联组织影响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受益于此项目的西部群众,如今都把为她们送来水和希望的妇联同志,当成了“贴心的好姐妹”和“救命恩人”。
母亲水窖项目初具成效
在2001年2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启动“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之后,在全国妇联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妇联组织、水利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妇基会从大局出发,为弱势群体的救助需求和热心捐助的志愿供给,搭起爱心平台,以民间的方式动员社会资源,实施“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
自该项目实施后,截至到2001年底,“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共投入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加上7000多万元的配套资金,共完成1.2亿元的项目实施,修建的5.4万眼水窖和731处小型供水工程,遍布以西部为主的15个省、区、市的159个县,使38.47万各族百姓受益,工程优良率达到98%。
该项目的投放资金量大、速度快、受益面广,取得的效果显著,群众反响极好。
人民群众称之为“连心工程”、“形象工程”,说自己“摊上了千年等不上的大好事”。
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干旱地区妇女,提供了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解决了干旱地区群众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实现了西部缺水地区人民有水吃的梦想。
于此同时,还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妇女有条件、有时间进行种植、养殖和其它社会活动。
宁夏海原县的统计显示,2001年与2000年相比,项目户人均增收120至268元,粮食人均增收30公斤;提高了健康水平,减少了妇科病的发病率;提高了妇女素质和能力,促进了她们思维方式和观念的转变;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减少了家庭暴力。
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相应的保护和改善。如内蒙古凉城县,在退耕的旱坡地,种树、种草、养牛,一杯水变成了一杯奶,实现了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呼唤互助互爱的道德意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为社会吹进了一股清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以及社会氛围的日益向善。
受益群众精神状态发生变化,邻里互助,家庭美德得到发扬。
定边县的受益群众自发捐款1100元,给一个小学打水窖,这是典型的反哺行为,很多乡村在项目实施后,被评为“精神文明先进村”。
“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使项目区的妇联干部,经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拓展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大大增强。
妇联及妇联干部在项目实施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才干,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
有许多县为妇联配备了专用车辆,甚至增加了工作经费。有的妇联干部被提拔,或进入组织的视线。
此外,“母亲水窖”项目的实施,改变了群众对妇联工作的看法,老百姓很实在地说:
妇联办的都是实事、好事,都像你们这么干,我们就不愁没有好日子过。
实践证明,“母亲水窖”项目的实施,符合时代要求、人民利益和自身公益使命,是一项适合国情民情的重要的公益行动。
重庆妇联验收水窖工程
在2005年7月19日,重庆市妇联副主席文玲一行,赴城口验收“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
7月20日,文玲一行在县委副书记吴立培,县妇联、水利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咸宜乡视察“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
验收组成员详细察看了工程实施情况,对受益农户进行了实地调研。
城口“母亲水窖”工程,在2004年8月开工建设,在2005年4月18日竣工。
水窖的建成,解决了群众以及牲畜的饮水难问题,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妇女的劳动力,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座谈会上,县妇联主席魏光平,对“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建设情况,作了详细汇报。
魏光平说,建设中群众积极性高,项目管理严格,完善了建后管护制度。
通过母亲水窖工程的实施,当地妇女同胞的地位,有了明显地提高,妇女劳动力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干群关系开始明显改善。
市水利局专家认为,城口“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水源水质好,供水设计合理,质量合格。
妇女联合会副主席文玲认为:
“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在城口是第一期工程,但是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水利部门精心设计施工,因地制宜地建设了“一大八小九口水池”,质量优良,同意验收过关。
建议设立永久性标志,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晓面,加大资金使用透明度,管理好工程。将继续向上争取项目,条件成熟后实施二期工程,进一步解放贫困山区妇女的生产力。
在西部地区负责该项目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大力的支持和督导下,“母亲水窖”为更多的家庭,排忧解难,带来幸福与快乐。
大地之母,滋养着生命的源泉;大地之爱,延伸出西部人民美好的生活。
云南加大培训宣传力度
在2008年8月的一天,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组织检查验收组,在云南省妇联的陪同下,分别到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德宏州盈江县、丽江市玉龙县、古城区,检查验收“水·妇女·健康与发展——星巴克与‘母亲水窖’”、“香港回归扶贫循环金”项目。
检查验收组深入到项目实施地,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检查。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秦国英,简要介绍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基本情况、基金会项目、项目资金管理等基本情况。
秦国英指出:
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把重点放在妇女参与和妇女群众思想观念改变上;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注重地方模式的建立,创新发展模式,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云南省对“母亲水窖”项目培训工作很有针对性,而且覆盖面比较广。
根据项目要求,云南省项目的宣传培训工作,自2007年7月开始实施,以保山市隆阳区瓦渡乡荒田村、德宏州盈江县太平镇、盏西镇为试点,并在项目实施地开展妇女健康、水源保护、个人卫生及生存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在省级和县级水利、卫生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水·妇女·健康与发展——星巴克与‘母亲水窖’”项目实施顺利,到2008年7月31日,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在云南省被确定为项目实施省后,省妇联及时地开展省级妇联干部培训,来自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的项目相关妇联干部,以及执行水·妇女·健康与发展的业务技术人员155人,参加了培训。
在培训中,每个人都真正领会此项工作的重要和其意义,掌握基本的工作要领,以便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做到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此次培训结束后,紧接着,妇联又在盈江、隆阳两个县区,利用3个月的时间,培训县区、乡、村三级妇女骨干,以及妇女为主的普通群众。
在开展的宣传活动中,利用项目县区的电视台、广播,通过专门栏目宣传水、环境卫生与健康教育知识。
结合“计划免疫”、“禁毒防艾”等宣传日,有关部门开展相关的卫生健康咨询,以及普及妇幼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
在村委会、卫生所和主要街道等显著位置,设置墙报或黑板报,书写醒目的永久性宣传标语,深入农户,张贴卫生健康挂图等。
经过不同层次的宣传和培训,使项目地的农民,特别是妇女增强了卫生健康意识,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身体健康状况及劳动力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胡锦涛牵挂陡坡村
在2007年的岁末,一封来自千里之外的长信,放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书案上。
信是这样写的:
俺贫水山区的老百姓,能在家门口喝上甘甜的井水,这是村里人从来都不敢想的事啊!乡亲们喝在嘴里,甜在心里,打心眼里感谢共产党!感谢亲人解放军……
生活着300多户回汉群众的陡坡村,位于宁夏南部西海固,一个被联合国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
那是一个让胡锦涛总书记牵挂的地方。
在2007年4月,胡锦涛在宁夏考察工作时,他特意来到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陡坡村,同村干部、卫生保健员和村民们广泛交谈,详细询问卫生室能不能提供基本卫生服务、娃娃们上学要不要交钱、村民生活还有哪些困难……
在会见驻银川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时,胡锦涛要求:
部队要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为促进宁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就在总书记结束考察后的几个月,宁夏军区给水部队来到陡坡村,为村民们打出了3口甜水井。
喜讯传来,胡锦涛做出批示:
宁夏彭阳县陡坡村全体村民来信,感谢宁夏军区给水部队帮助他们打井,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
请向给水部队全体官兵转达亲切慰问。希望再接再厉,做出更大成绩。
陡坡村支书徐文魁,准确地记下了胡锦涛在村里停留的时间:36分钟。
总书记每一句叮嘱的话语,每一个关切的眼神,徐文魁都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有一件事,却让徐文魁始终难以释怀。
“我们都没让总书记喝上一口水啊!唉……”一声长长的叹息,表达出他内心的遗憾而又无奈。那样的苦咸水,怎么能让总书记喝呢?
海拔1700多米的陡坡村,严重缺水。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质结构,数十倍于降水量的蒸发量,让缺水的历史,持续了一代又一代。
因为缺水,集雨而成的窖水是全村人的主要水源。挖个坑,黏土糊上四壁,或是抓把梭梭草垫在水窝里,就是一个窖。
常年漂浮着羊粪蛋和柴草的窖水,让不少人患上了肠炎、结石等疾病。
在少雨少雪的陡坡村,就是这不干净的窖水,也无比珍贵,大部分村民很少有过洗澡的记忆。
至于洗脸,用的是碗而不是盆。洗脸不叫“洗脸”,叫抹脸。手指头蘸点水,往脸上一抹,全家几口人共用一碗。用过的水沉淀后,洗完菜,接着喂牲口。
因为缺水,几公里地外沟谷里发现的一眼泉水,曾让人们欣喜若狂。挑水的老老少少,驮水的驴马,深深浅浅的足印,在原本没有路的斜坡上,踩出了一条窄而陡峭的小路。
在这条路上,常有牲口连同好不容易才装满的水罐,一起重重地滑倒。
有时候,人与人、甚至人与牲口之间,还会时常地发生冲突,只为那几袋烟的工夫,才能渗出一葫芦瓢的清水。
因为缺水,在更多的天不下雨、泉不渗水的日子里,人们只能从10公里以外的县城买水。水费和运费加起来,一吨超过40元钱。
这油一般金贵的一吨水,六七口人的家庭,精打细,算能用上一个月。
即便如此,买水的钱也足足占去并不富裕的村民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水,在西北的山区,成了稀罕物,让人望眼欲穿。
宁夏军区官兵奋力打井
在2007年9月16日,宁夏军区给水团官兵,奉命从驻地银川,开赴400公里外的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陡坡村。
离村口还有老远,就见在渺无人烟的黄土地上,突然出现了两道人墙。
在大风里已经站了几个小时的村民们,见到官兵们后,毫不多言,只是争先恐后地往官兵们手里,塞煮熟的鸡蛋,往钻头上挂西北人家嫁女儿时,才用的大红绸子。
乡亲们的无言,却让官兵们读懂了乡亲们眼中的那种热切地期盼。
为了这期盼,总工程师穆真明,违背了送女儿去大学报到的承诺,率队赴陡坡村勘察水源;士官尹兵华,毅然告别了新婚的妻子,辗转3000多公里,直接赶到陡坡村上了钻台……
在官兵们奋战了20天之后,终于打出了3眼深水井。而且,眼眼水井中的水,都是清冽甘甜。
但是,打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就在部队进村的当天晚上,陡坡村骤降2007年的第一场雨。村民们都高兴地说,这是解放军带来的喜雨,他们是“水神”哪!
可是,大雨却愁坏了钻井三连连长刘涛。别说钻前工序,就连战士们的冬衣,此时都还没有取出来,帐篷也没来得及搭建起来,晚上该怎么办呢?
正在发愁时,但见村民们拉着战士们的胳膊,说着:“来俺们家里睡吧!”。
但是,刘涛却说:“我们部队有纪律,出来打井不能打扰老百姓。”
陡坡村小学校长张瑾说:“我们的教室正在修建中,没有安玻璃,如果不嫌弃,请先住那里吧。”
刘涛说:“等雨小些,我们就赶紧搭帐篷……”
“泥水地里哪能睡人!”不容刘涛把话说完,几位老师抢过战士们的铺盖,就往教室里搬。
这一夜,长途奔波了七八个小时的官兵们,在高低不平的课桌上,和衣而眠。
待官兵们醒来时,却意外地发现,四周的窗户都挂上了老师们从家里送来的毯子。
不利的天气,只是考验的开始。在此后的20多天里,雨雪和险情就没有断过。这使得官兵们的心,一次次地提到了嗓子眼。
大雪还一度阻断了炊事班给官兵们送水的路。
看到战士们渴得端着脸盆盛脏水喝,村支书徐文魁说:
啥叫共产党、解放军?共产党和解放军,就是自己喝着苦水、给我们送来甜水的人啊!
恶劣的天气,让官兵们揪心,但更揪心的是陡坡村的老百姓。
自打部队的钻井竖起来,巨大的轰鸣声响起来,老乡们就天天来井位,左转转、右看看,开口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这水,啥时能出啊?”
战士们憨憨地一笑:“快了!”
刘涛补充说:“打不出水,我们就不走!”
上岗的给水兵8小时一班,而此时60岁的张耀儒,却在这把他家炕震得直发抖的轰鸣声中,幸福得好些天彻夜难眠。
给水团为陡坡村打的第三口井,就打在张耀儒的家门口。
年轻时曾到周边省市打工的张耀儒,是村里公认的打土井的好手。张耀儒这一生,共挖过11个水窖、3口土井。
但是,却一直没有挖出令人满意的水源。有人“指点”张耀儒说,你家院子斜对面的两棵小白杨树之间,有水。
于是,张耀儒就拉上两个儿子,一挖就是两年。在挖到64米深的时候,还真出水了!
但是,张耀儒很快就沮丧起来,这些水一天只够打一桶,遇到干旱,3天才凑得了一桶水。可张耀儒全家有10多口人哪!
等到陡坡村的第三眼井开钻,张耀儒一夜之间成了全村人羡慕的焦点:“那不等于把自来水管接到他家锅里了么?”
有村民就对张耀儒说:“张大爷,你应该给解放军杀两只鸡啊!”
张耀儒说:“人家连一个鸡蛋都不要,我还能咋办呢?!”其实,张耀儒为这事,已经寻思很久了。
那个让张耀儒头疼的“群众纪律”,把他的任何心意都打消了。
而战士们一下岗,反倒经常帮张老汉打扫打扫院子,整理整理草堆,拦都拦不住。
在2007年10月6日,一场把山桃树都压弯了的大雪,让彭阳县的气温,跌至0度以下。这使得官兵们的“冬天像冰箱、夏天像烤箱”的帐篷,又湿又冷。
张耀儒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他赶忙拎上3个火炉,走进了官兵们住的帐篷。
但是,战士们却不收,说着:“连长不在,我们做不了主。”
在张耀儒第六次进帐篷的时候,连长刘涛终于回来了。但是,依旧是不收。
这个平日里笑眯眯的张老汉,此时皱纹都气得绷紧了。他对刘涛说道:“都冻成这样了,你这个当官的,忍心让娃娃们受苦吗?”
最后,刘涛终于破例了。
“解放军的床上,连褥子都没有,我睡着热炕,哪里睡得着啊?”于是,张耀儒就每天悄悄地进战士们的帐篷,把战士们的湿衣服收走,放在自家烧得滚烫的炕上烤。干了之后,他又不动声色地送回去。
在给水团的官兵们打井的日子里,乡亲们心里总是不踏实。
怀疑被毫不掩饰地写在了乡亲们的脸上,直到白花花的、没有任何杂质的水,真的从地里冒了出来的那一刻。
第一口井出水的那天,村里鞭炮、锣鼓齐鸣。老人们牵着娃娃,媳妇们穿上了新衣服。
在县城打工的青年后生也回来了,方圆百十公里的乡亲们来了,一个个把手伸到水管下面,看着那泉水怎样欢跃地从指尖流过。
此时,年过半百的黄志伟说:“我活了半辈子,从没看到过这么大的水!”
“甜啊,跟商店里卖的矿泉水一个味道!”一大早从邻村赶来的吴廷库老人,捧着水,大口大口地喝起来。一时间,长长的白胡子被水打得湿漉漉的。
洗井的浊水,乡亲们也舍不得放走,灌满了水窖,又引入了树丛里。
“老师,老师,小树在大口大口地喝水哩!”孩子们高兴地蹲在树丛边,一看就是半天。
袁继荣、景希康老哥俩,打开了一瓶几年没舍得喝的酒,才抿几口,就醉得回不了家了。
“解放军好”几个字,他们喃喃地叨咕了一夜……
苍凉的山村,何时有过这般盛大的节日?繁衍生息于这里的人们,几时尝过这从高原深处涌出的甘洌的泉水啊!
这甘冽的泉水,让山醉了,树醉了,也让乡亲们的口醉了,心醉了。
从此,乡亲们开始满怀信心地勾勒着心中,那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前景。
母亲水窖工程意义重大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在盐池县王乐井乡狼洞沟村,自2000年以来,几年间一共下过四五场雨。
由于常年干旱缺水,土地干裂,本应该长到一人多高的庄稼,由于缺水,只长了10多厘米高。
全村用来储存雨水的水窑,已经全部干枯。村里曾经建成的蓄水池也早已废弃。
缺水,让11岁的小姑娘李涛涛,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
由于缺水,家里的庄稼颗粒无收,涛涛的爸爸被迫出去干苦力,挣点辛苦钱买一家的口粮。
每天,涛涛都要陪聋哑的妈妈,到村外的一口咸水井去拉水。每次至少要走3个小时。
水,在涛涛幼小的心灵里,早已成了非常痛苦的记忆。涛涛说:
我们没有水,也吃不上,也喝不上水,心里很难过。
在与宁夏相邻的甘肃省东乡县,这里的村民曾经比李涛涛她们还要苦。
因为这个县地处山区,以当土村为例,前些年,他们要到10多公里以外的刘家峡水库去拉水,而且全都是山路。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副秘书长秦国英,在这个县走访时,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
秦国英回忆说:
我到一个人家去,家长就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点水来给我们喝。
然后,孩子一看有水,他也想去喝,结果不小点把这水给碰洒了。
妈妈就要揍这孩子,孩子顾不上妈妈揍,趴在桌子上就把水嘬干了。
当时我们看了这种场景之后,心里真的挺难过的。
不过,如今当土村的村民们,已经不用再外出拉水了。在2001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帮助这个村子修建了203口水窑,解决了部分村民生活用水的问题。
自从有了水,以前只能几个月洗一次衣服的村民王建丽,现在每天都能洗了。
王建丽的丈夫也从每天外出拉水的劳作中解脱出来,出外打工赚钱了。
王建丽说:
以前丈夫他要驮水不能出门打工,每天驮水。就是因为挖了母亲水窖,现在家里有了水。有了水,丈夫就可以出门打工挣钱了。
在2000年,全国妇联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募集了善款1亿多元人民币,设立了“大地之爱·母亲水窖专项基金”,开始实施“母亲水窖”工程。
“母亲水窖”,就是先在地下挖一个20到30立方米的地窖,再用水泥加工窖壁,以防止水渗漏到泥土当中。
然后,在地窖外要铺几十平方米的水泥地面,使水泥地面从四周向水窖倾斜,使水顺势流进水窖。
“母亲水窖”实际上积蓄的是雨水,下雨的时候,雨水会集中流到水窖当中。水窖的入口很小,水存在里面不容易蒸发。
在严重缺水的地区,修建用来集雨的水窖,是有效利用雨水资源,以解决缺水的最简便、最经济、最实用的办法。
每一口30多立方米的水窖,可以保证一个三五口之家一年的人、畜饮水。
现在,“母亲水窖”项目受益面,已经覆盖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四川等10多个省、区、市,共修建了10万多口集雨水窖和1000多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
全国妇联副主席莫文秀,对“母亲水窖”实施,给农民,尤其是给农民妇女带来的实惠,深有感触。
莫文秀说:
这个项目实施以后,我们所到之处,真的是改变了项目地群众的精神状态,也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环境。
那里的人原来10多天都不洗一次脸,现在开始讲卫生了。原来的妇科病发病率比较高,家庭的环境也较差,现在都改善了。
莫文秀表示,“母亲水窖专项基金”投入每口水窑的平均经费是1000元,剩余部分由当地政府自筹,农民出工。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农村改水中心主任陶勇说,“母亲水窖”工程所做的安全饮水工作,意义很重大。
陶勇说:
饮水因水致病、因病致贫,这种现象在我国贫困地区是时有发生的。
作为全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来说,虽然安全饮水工作投入的资金量很小,但是它做的意义却是非常重大的。
投资农村改水,是会产生很大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无比珍贵的;“上善若水”,在我们的世界上,水确实是最美好的东西。
“母亲水窖”工程仍然在继续实施着,为西部干旱地区和饮水不安全地区的妇女儿童,带来更多的福音。“母亲水窖”工程诠释了水的珍贵,更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