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数字图书馆 本次搜索耗时 0.086 秒,为您找到 308 个相关结果.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伽罗瓦

    一、埃瓦里斯特·伽罗瓦的生平 公元 1832 年 5 月 30 日,一个星期五的早晨,在法国冈提勒的葛拉塞尔湖附近,有个农民看见一个陌生人昏迷不省地躺在地上。后来发现他是在用短枪决斗后受了重伤被遗弃在这里的。人们把这个不知名的受伤者送到医院,但由于他受的是致命伤——一颗子弹击中了其腹部,第二天早上 10 点钟他就死了。 后来,人们得知死者就是埃瓦里斯特·伽罗...
  •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能源工程

    能 源 能源的历史和现状 人类求生存、建城市、办工厂,需要各种不同的能源。做饭、取暖需要热能,点灯照明需要电能,万物生长需要太阳能⋯⋯可以这样说,没有能源, 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能”这个词,最早是德国科学家罗伯特·迈尔提出来的。我们看不见能,但通过热、光、电、运动等能够感觉到“能”的存在。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大致经历了柴草、煤炭、石油三个能源...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伽莫夫

    伽莫夫是本世纪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理论物理学、天体物理学、核物理学、生物遗传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由于在普及物理学、天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方面作出的贡献,他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卡林伽奖。 伽莫夫在他的研究中常常能够连续多年致力于某些难题,进行反复研究。他所具有的那种洞悉物理学理论各种模型之间类似关系的能力,...
  • 美俄新军事革命

    美俄新军事革命 前 言 本世纪 50 年代中朗,一位名叫罗伯兹的西方学者在他关于 16~17 世纪军事革命的著作中,详细阐述了这场革命对于随后的欧洲历史的深远影响, 并且将其称之为横亘于中世纪和现代历史之间的分水岭。美国的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也在其《大国的兴衰》一书中通过考察工业化时代的军事史实得出结论说,凡是不能适应 19 世纪中叶的军事革命的国家都以...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侯德榜

    侯德榜 一、苦读 侯德榜,字致本,1890 年 8 月 9 日(清光绪十六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生于福建闽侯县凤尾坡村。 侯家世代务农,祖父侯昌霖是个读书人,希望他苦读诗书求取功名,故为他取名“德榜”。幼年随祖父受启蒙教育,平时还要参加田间劳动,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侯德榜勤奋好学。为了学习、劳动两不误,他在学堂认真听、读、背、写,课后就参加劳动,以减轻体弱...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刘焯

    一、刘焯生活的时代 刘焯,字士元。生于公元 544 年。信都昌亭(今河北冀县)人。是隋代著名的天文学家。 刘焯的主要生活时代是隋朝(581—— 618)。隋朝是杨坚(541——604)篡夺北周(557——518)政权建立的。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开国功臣,府兵十二大将军之一,赐姓普六茹氏,封随国六。 杨坚的妻子独孤氏,是鲜卑大贵族、府兵八个柱国大将军之一独...
  • 跨世纪知识城——旷古之谜

    摩亨佐·达罗毁灭之谜 20 世纪初,一个振奋人心的考古发现,解开了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为之争论不休的一个科学课题——谁是印度古代文明的主人。随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古城的发现和发掘,迷雾终于拨开,历史以其无可辩驳的真实,向世界宣布:是黑色皮肤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印度古代灿烂的文明,而不是入侵的雅利安人。印度河流域无愧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辉煌的哈拉...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劳伦斯

    一位经常给有非凡之才的人作评价的学者谈到欧内斯特·劳伦斯时曾说:“也许这是我所认识的唯一的天才。”而当这位学者给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做结论时,却毫不犹豫地说:“这是一位我所见到的最普通的庸才。” 劳伦斯在美国草原小镇出生、长大,在乡村中小学受教育。但他的成就在美国屈指可数。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回旋加速器的制造者,38 岁就获得诺贝尔奖金,是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领导者之...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1)上

    编者的话 古今中外的史籍浩繁。对于今天的青少年读者来说,要熟悉和了解这么多中外历史显然是有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运用史籍中的丰富材料,分别选取了影响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较为重要的和著名的 100 件大事,并用通俗的现代语言编写、整理出一套浅近的、比较有系统的历史读物, 以满足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需要。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读史可以明智。”作为当代的青...
  • 跨世纪知识城——有趣的植物

    植物欣赏音乐 植物除了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外,也有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加拿大安大略省有个农民,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小麦试验地里播 放巴赫的小提琴奏鸣曲,结果“听”过乐曲的那块实验地获得了丰产。它的小麦产量超过其他实验地产量的 66%,而且麦粒又大又重。 50 年代末,美国伊利诺州有个叫乔·史密斯的农学家在温室里种下了玉米和大豆,同时控制温度、湿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