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数字图书馆 本次搜索耗时 0.074 秒,为您找到 311 个相关结果.
  • 常规潜艇

    序 刘华明 我国第一套全面介绍现代舰艇知识的系列军事科普著作问世了,这对于普及和学习国防科技知识,提高全民族的国防和海洋意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 中国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濒海大国。自从 19 世纪中叶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海防大门之后,中国就开始了建立近代海军的历史活动。它的诞生、发展、衰落,无不与中华民族经受的危机和苦难密切...
  • 洪业——清朝开国史

    内容提要 魏斐德教授的史学名著《洪业——清朝开国史》,匠心独具,把中国历史上王朝循环中的一环——明清嬗代过程,作为运思课题。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国防诸方面的宏大背景之中,对一个帝国如何最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另一个帝国又如何重建秩序走向强盛的过程,作了总体的解剖与透视。他使人看到,中华帝国的体制与秩序中天然包含着走向衰微的因素,而王朝更代则构成...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19)上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 200 件大事上卷(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规定中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1954 年 9 月 20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 清朝开国史略

    前 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这个统一的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为了本民族的发展和祖国的进步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满族则是其中杰出的一员。16 世纪末,满族崛起,随后进取中原,定鼎北京,建立了清王朝,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最高峰,出现了为人们讴歌的“康乾盛世”,并以强大的中华帝国屹立在东方。 满族是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其先世曾先后以肃慎、挹...
  • 成长文库—学生成长百卷读本(63)扶贫工程

    扶贫工程 暖流,在中华大地涌动 当中华民族正大踏步向现代化进军的时候,中国政府和人民没有忘记还有 6500 万兄弟姐妹至今未解决温饱问题;也没有忽视频繁的自然灾害每年都在威胁着数千万同胞的基本生活乃至生命。于是,在“八七扶贫攻坚战”中, 一项以“扶贫济困送温暖”为宗旨的捐助活动也随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 一 1994 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与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代...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4)上

    修筑长城 我国的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它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据说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从月球上注视人类的摇篮——地球这颗星球时,所看到的只有蓝色的海洋和中国的逶迤曲折的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那么长城建筑于何时呢? 长城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修筑,一直到明朝灭亡才停止。 长城的修筑,始于公元前 7 世纪前后,各诸侯国连年征...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徐光启

    一、家世与成长 明末清初,中国在学术界和科学界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徐光启,就是这灿烂星群中的一颗耀眼的星辰。他为发展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事业孜孜不倦地奋斗了一生。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公元 1562 年 4 月 24 日(明嘉靖四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城内太卿坊(今上海市南市区乔家路) 一...
  • 简明西夏史

    前 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正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所指出:“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在 10 至 13 世纪期间,先后与宋、 辽、金鼎立,统治近 200 年的西夏王朝,曾经组织领导其境内的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生产斗争和军事斗争,开展同...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5)下

    世界五千年 ——影响人类历史 200 件大事 司马迁写《史记》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传统,记载着光辉灿烂中华文化的历史典籍多如牛毛,其中最主要的最有系统性的是“二十四史”;而在二十四史之中,最优秀的一部史书当数司马迁写的《史记》。司马迁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史记》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部划时代的宏篇巨著。它是我国第一部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
  • 成长文库—学生成长百卷读本(75)红星闪耀照中华

    先锋新形象(学生成长百卷读本 75) 泰山挑夫 ——记全国教育系统劳模罗道富 1994 年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在沈阳市财会学校的校园里,师生们正忙碌地植树。有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同志,他既不用小车推,也不用两个人来抬,而是把带着湿土的树苗,捆成两捆,一前一后上肩一挑就走,他一趟又一趟干得又多又快。正刨树坑的同学有些吃惊地问老师:“这位挑树苗的师傅是哪儿来的...